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张九龄是盛唐文人所景仰的时哲和文宗,现存诗歌218首,风格清澹自然,是初入盛唐的一名重要作家。《诗薮》曰:“唐初承袭梁隋,……张子寿首创清澹之派。盛唐继起,孟浩然、王维、储光羲、常建、韦应物,本曲江之清澹,而益以风神者也。”其实,他不但开创了清澹之派,而且其诗歌也初具盛唐风神。 本文拟从“风骨”的体现,兴象玲珑诗境的创造,清澹自然的美学风格三个方面探讨他的诗歌创作,以期给诗人在文学史上的恰当定位,并藉以探讨初盛唐诗歌转变的轨迹以及盛唐诗歌的精神面貌。 一、“风骨”的体现 本部分可分二层:第一届首先以殷璠在《河岳英灵集序》中所云:“开元十五年后,声律风骨始备矣”来说明初盛唐文学的分界以及盛唐诗歌的基本特征,即声律风骨兼备,并从三个方面对其内涵进行分析。然后根据张九龄的创作实践,指出其诗歌创作已具有“声律风骨兼备”的特色,并试图着重探讨其诗歌“风骨”呈现出来的盛唐特色。 第二届首先分析“风骨”的内涵:“风骨”是一个包括语言、风格、意蕴等各种艺术因素在内的美学范畴,它不仅要求诗歌的语言刚健、清新,而且要求文章的思路畅达、意气风发,主客观交融而达到一种一气呵成,完全没有斧凿痕迹的雄浑气象,以充沛的内力深深地打动读者。由于“风骨”作为对文学的一种美学要求,从它被提出的时候起,就带着特定的时代色彩,本层拟在对“风骨”的体现作历时的分析,把它从建安时代、子昂时代的不同风貌作简单勾勒之后,根据张九龄所处的开元时代,探讨其“风骨”体现出来的独特的思想情感: 1.张九龄是玄宗朝以“尚直”著称的宰相,在叙述他刚正的人格操守和躬行直道的政治事迹之后,本着“文如其人”的原则,论述其诗歌风骨特征中的道德内涵:对“直道’与“高节”的大力推崇,以及对盛唐文人的影响。 2.论述张九龄作为一个躬行直道的高洁之士幸逢“盛明今在运”的时代,对人生意义、出处进退的思考,以及他把逢时而起,功成身退明确定为在盛世建功立业精神的特征对盛唐文人的影响。 3.论述张九龄由于躬行直道在现实生活中遭到挫折之后产生的种种感慨,着重说明其人生感慨与其他人的不同之处:基于“千载一遭遇,往贤所至难”的经历而对于君国深深的眷恋以及它与屈原精神的一脉相承之处。 4.对盛世的沤歌是盛唐“风骨”的内涵之一,“沤歌太平”不仅仅是应制诗的虚套,在大多情况下,已成为盛唐文人的自觉愿望,在非应制诗中也大量存在。本节着重论述由于张九龄的正直,其沤歌太平的特殊之处:往往与大唐王朝的文治武功相联系,是一种宣传政治改良的方式;而张九龄在一些歌颂的诗中所流露出来的气象也为盛唐所独具。 二、兴象玲技诗境的创造 本部分首先追溯‘’兴”和‘’象”的历史,对兴象的内涵作出分析:诗人的情感、理念与外界物象相互渗透、相互融汇所构成的一种含蕴深厚、余味悠长的艺术境界。 其次着重从山水诗和怀人诗两种题材探讨张九龄在兴象方面的实践,以及在艺术技巧上对盛唐诗人的启示。 三、清箔自然的美学风格 张九龄诗歌的“风骨”和“兴象”都是在清濒自然的形式中得到体现的。 本部分首先勾勒在魏晋六朝“缘情而绚靡”的普遍惠识中派生出的清美fi然思潮在张九龄之前的初盛诗坛的缓慢发展。 其次论述张九龄诗作清猎自然的表现: 1.词语的选用与前此诗人的不同。 2.清高拔俗的人品使其作品中充溢着一股骨峻神惊的清拔之气,清馏并非枯寂闲淡,更在于神骨之清。 再次论述张九龄诗歌清簿自然风格的成因以及能首创清调之派的原因。 ·2· 二亢直豪迈的岭南民风和山清水秀的自然风光使张九龄在早期的创作中就呈 现出清渴秀丽的面貌,少有当时诗坛的缀靡夸饰习气。他大量的诗作产生于开元 时期,而这时由于玄宗大力加强尚简净、黜浮华的力度,整个社会思潮趋向于质朴。 清新,张九龄也自觉地追求质朴、自然.“幽素宜相重,雕华岂所任。” 2除了本身诗歌创作成就堪当楷模之外,其时哲和文宗的地位也是以前有清 馏诗作的诗人望尘莫及的,具有更强大的凝聚力和号召力。 结论:张九龄作为一代时哲和文宗,在盛唐初期,以其清蹲自然的“既多兴象复 备风骨”的诗作不仅为盛唐诗人树立了楷模,并且以这些诗作显示了盛唐诗歌所具 有的理想风貌,表现出盛唐人所特有的审美情趣,说明他的诗歌创作已经走进了盛 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