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国基础英语教学中,教师主要通过教师话语向学生传授知识。作为信息传递媒介和学生模仿对象的教师话语在语言课堂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教师在研究学生的需求和心理的基础上注重教师语的形式和技巧。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一般更注重教授的内容,往往忽略了学生的反应和需求。实际上,仅凭教师自身的经验和语言水平,而缺乏对教师语的认识和研究是不能有效地满足教学要求的。因此,教师不应只注重教学内容,还应根据学生的反应和需求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师话语,并通过教师话语这一媒介有限地传递信息。 对英语课堂上教师话语的研究对教学实践和教学法研究都极其重要,它不仅有助于教师的“教”,还有助于学生的“学”。因此,对教师话语的形式、技巧及调整方式等都被提上了议事日程。到目前为止,国外对教师语的研究主要是对教师语的各种现象进行分析,比较,而较少对教师话语及语言的可理解性输入之间的关系进行进一步的探究。同时,国内也只有少数文章涉及对教师话语的特点、形式等方面的归纳总结。为英语教学而进行的系统的教师话语分析还处于初级阶段。 本文着眼于在实验和话语分析的基础上对我国大学英语新生精读课堂中教师话语的特点、形式和调整方式进行分析,结合Krashen的可理解输入理论,试图从话语分析的角度找出教师话语和可理解性输入之间的内在关系,进而讨论如何使教师语更容易被学生理解,从而使课堂教学更加高效。 Krashen的可理解输入理论为分析教师语的特点和调整方式提供了理论基础。根据中国英语教学的实际情况,作者总结出了大学非英语专业精读课堂中教师话语的五大特点(即:提问性,生成性,选择控制性,冗余性,非真实性)和五种常见的话语调整方式(即:意义协商,简化语,详尽阐述,重复,无声语)。同时,作者还从学生、教师及社会环境等三个方面分析了影响教师话语的因素,为进一步探讨使教师话语更具理解性打下了基础。根据Krashen的监察理论,有效的输入至少应具备以下几点:(1)输入内容要丰富;(2)输入应能被学生理解;(3)输入应有趣且相关。根据这些原则,结合在教学中的实际情况,以作者愚见,提出了一些使教师话语更容易被学生理解的方法(即:应对各种语言变异,运用合适的语言代码,有效使用提问技巧,合理利用母语教学,使教师话语更加高效,适当纠正学生错误)。 总之,教师应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合理而及时地选择不同形式的教师话语,尽最大可能地向学生传递有用信息,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中对教师所讲内容能较深入而透彻地理解。最后,作者得出结论,只有通过对教师课堂话语特点、调整方式及影响因素全面的了解和研究,进而有意识地不断提高和改进自己的教师话语,语言教师才能够为学生,同时也为自己创造一个积极、宽松的英语学习环境,增强英语课堂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