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肺癌是常见恶性肿瘤,近年来肺癌的发病率及死亡率逐渐上升,2014年全世界肺癌新发病例约占所有新发恶性肿瘤的14%,约占所有恶性肿瘤死亡率的25%,为全球死亡率最高的肿瘤之一[1],而其中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约占到80%[2]。新确诊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仅有25%可手术治疗,化疗仍为主要治疗方式,虽然术后辅助化疗能提高4%的5年生存率,但仍有部分患者出现复发和转移,如何筛选术后辅助化疗有效或无效的病例成为医学难题。因此,越来越多人认为NSCLC患者的术后辅助治疗应在判定分子标志物基础上指导术后辅助化疗药物的个体化治疗选择。近些年,分子生物技术的进步、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深入,更多的与肿瘤发生发展关系密切的肿瘤标记物被发现,肿瘤的个体化治疗也越来越被人们接受。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xcision repair cross complementation 1,ERCCl)、核糖核苷酸还原酶Ml(ribonucleotide reductase 1,RRMl)在肿瘤组织中常常表达,其表达水平可能与治疗某些化疗药物的疗效相关,所以可作为非小细胞肺癌个体化治疗中指导治疗常用的肿瘤分子标记物,多项已发表的研究证实,ERCC1的表达水平与铂类药物疗效相关,高表达的ERCC1水平可能意味着铂类原发性耐药,即若ERCC1低表达,则对铂类药物敏感;而肿瘤组织中RRM1蛋白的表达与患者对吉西他滨的敏感性相关,若RRM1蛋白表达低,则患者对吉西他滨药物敏感。目的检测非小细胞肺癌(non 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主要为肺腺癌和鳞癌患者,标本均为手术切除标本,检测相应标本的ERCCl和RRMl的蛋白表达水平,探讨ERCC1、RRM1蛋白表达水平与非小细胞肺癌术后吉西他滨联合顺铂(GP)辅助化疗预后的关系,指导临床个体化治疗。方法随访49例临床IIA-IIIA期接受手术治疗的NSCLC患者,所有患者在术前均未接受任何对肿瘤的治疗措施,术后均接受4个周期以上化疗。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ERCC1、RRM1表达,并统计分析患者不同的临床特征、病理特征、术后治疗方式、ERCCl/RRMl蛋白表达对无疾病进展期的影响。Cox回归分析筛选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子,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比较各组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及总生存时间。结果1、ERCC1蛋白表达结果:在49例样本中,21例为阳性;RRM1蛋白表达结果:30例为阳性。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对49例患者肿瘤组织样本中的ERCC1和RRM1蛋白的表达进行测定,结果发现NSCLC组织样本中ERCC1、RRM1蛋白表达水平与患者各临床病理参数,如:病理类型、分期、淋巴结转移状况无关。2、总生存状况:术后患者ERCC1不表达组优于ERCC1表达组,两组间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及中位总生存期具有显著性差异(15.2m VS 12.5m,P=0.038;18.6m VS 16.8m,P=0.037)。3、总生存状况:术后患者RRM1不表达组优于RRM1表达组,两组间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及中位总生存期差异均具有显著性(14.6月VS11.5月,P=0.048;18.6月VS17.8月,P=0.04)。结论1、NSCLC样本中的ERCC1蛋白表达水平与病理分期、淋巴结转移情况和组织病理类型无关。2、NSCLC样本中的RRM1蛋白表达与病理分期、淋巴结转移情况及组织病理类型无关。3、ERCC1表达阴性的NSCLC IIA-IIIA期患者对含铂化疗方案敏感,生存优势大于高表达者;而RRM1表达阴性NSCLC IIA-IIIA期患者对化疗药吉西他滨敏感,生存优势大于高表达者。ERCC1及RRM1表达水平可作为评估患者应用GP方案化疗后生存预后的重要预测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