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研究的主题包含三个层次:常玉和以常玉为代表的中国现代艺术家,中国美术现代性,以及二者的关联。文章从常玉在历史转型期间做出的反应与影响入手,并以他在二十世纪20至60年代巴黎的艺术活动为契机,反观中国现代美术运动发展脉络,为写实主义——当时中国美术运动的唯一选择——提供另一种可能,即以东方“写意性”的现代诗意绘画语言,展现出传统与现代之间未曾断裂过的现代性。此课题从常玉个案研究出发,注重对史实的描述,综合考量了常玉作为现代画家所接受的教育、艺术的现代精神、个人风格的演变以及对中国文化的传播等几个方面的内容。文章分为五章,除引言外,分别从Ⅰ.新之利器:常玉的知识结构和现代精神,Ⅱ.先锋与颓废:常玉和中国美术现代性的两副面孔,Ⅲ.常玉风格:中国现代艺术史的另类构成,以及Ⅳ.建构与重构:重绘常玉艺术现代性的文化地图等四个角度展开论述。每章各有侧重,针对现代艺术家常玉、其作品和相关事件等,进行立体研究,分析常玉艺术的独特性及其影响。同时,本文还分析了上世纪30时代前后国内的艺术思潮,揭示现代性所涵盖的复杂背景和文化语境中的各种现象和误区,指出了以常玉为代表的一代艺术家创造中国美术“另类”现代性的意义,展示常玉艺术“写意性”的“非断裂”性特质在于其运用现代诗意语言进行反叛和创造,并在批判和继承中传达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美学精神。文章最后用多维视角“观看”70年代末中国美术现代性“重现”的不同美学价值,并把常玉艺术的现代性与中国美术的现代性加以链接,还原并重构历史情境的客观性,公正地评价以常玉为代表的艺术家们被遮蔽的历史贡献。常玉那一代人所构建起区别于西方现代艺术的语言格局,丰富和延展了中国美术现代性的内容和边界,走出了一条中国式或东方式的现代绘画之路,他们的成就对于中国现代艺术的发展具有特别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