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和目的: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transjugular intrahepatic portosystemic shunt,TIPS)是通过利用支架在肝静脉与门静脉之间的肝实质内建立分流通道,从而实现分流门静脉血流、降低门静脉压力的介入治疗技术。该技术1989年Richter首次用于临床,目前已广泛应用于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顽固性腹水、肝性胸水、Budd-Chiari综合征等的门静脉高压症的治疗以及作为肝移植术前过渡阶段而减少致命并发症的发生,并且疗效显著。长期以来,TIPS治疗中远期疗效的主要影响因素一直是TIPS术后分流道的再狭窄或闭塞。据统计其术后分流道再狭窄或闭塞率分别高达5%~64%(术后1年)、33%~70%(术后2年)、60%~85%(术后5年)。自 2004年Viatorr支架专用于TIPS以来,分流道通畅率明显提高,而Viatorr覆膜支架也是目前欧美TIPS指南中的标准支架。2015年10月,Viatorr支架在国内上市,国内的临床报道不多。本研究探讨Viatorr覆膜支架在TIPS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操作技巧及初期疗效。材料和方法:本研究纳入山东省立医院2015年10月-2017年3月10例肝硬化门脉高压合并静脉曲张出血患者采用Viatorr覆膜支架行TIPS治疗,所有患者均术前、术后测定直接门静脉压力,术后1、3、6、12个月定期行血常规、肝功能、凝血功能:行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肝脏增强CT 了解支架通畅情况。对于可疑分流道失功能的患者或行血管造影证实,必要时行介入修正。随访期间观察再出血情况、腹水消退情况及并发症。结果:1.10例患者均一次性操作成功,技术成功率为100%。2.TIPS前后门静脉压力分别为(30.80 ± 4.83)mmHg和(18.20 ± 3.46)mmHg(lmmHg =0.133kPa,配对t检验,t=10.89,P<0.001),分流后门静脉压力较分流前平均降低(41.17±8.87)%。3.10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1~17月(平均218天),随访过程中1例于术后148天腹腔感染死亡;1例术后83天出现自发性腹膜炎并感染性休克,经抗感染治疗后好转;1例术后23天出现阿司匹林致溃疡病出血,停用阿司匹林后,患者黑便消失;其余7例既往反复曲张静脉出血的患者,术后1-3月内复查胃镜均示曲张静脉缓解或消失,随访结束时均未出现呕血、黑便等症状。4.所有患者至随访结束(或死亡前)TIPS分流通道血流通畅,均未出现肝性脑病症状。结论:Viatorr支架以其设计特点能维持分流道的长久通畅,降低再出血率,且术后肝脑并发率低,从而进一步确保了门脉高压症患者行TIPS手术的有效性及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