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那雄胺在促进铥激光前列腺切除术后创面修复的作用及其机制探讨

来源 :上海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ndengw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前列腺增生症是常见的泌尿系统疾病之一,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及铥激光前列腺切除术是手术治疗BPH的主要手段,但仍有不少患者在接受手术后会发生不同程度的短期或长期并发症,如尿潴留、尿路刺激症状、严重出血等。我们的前期研究表明前列腺尿道部再上皮化可能是解决BPH手术并发症的关键。本研究从比格犬动物手术模型出发,研究雄激素及非那雄胺对前列腺切除术后前列腺部尿道创面修复的影响。同时利用体外实验,通过前列腺上皮细胞及前列腺微环境成份的角度入手,从多角度探索雄激素及雄激素信号通路对前列腺上皮修复的影响,揭示创面修复过程中的影响因素,以期找到合适的治疗手段降低前列腺激光手术的术后并发症。方法:1.本研究共使用24只雄性成年比格犬,随机分为雄激素组、非那雄胺组及对照组,每组8只,雄激素组手术前一周喂食十一酸睾酮,每日剂量80mg,非那雄胺组与手术开始前3个月喂食非那雄胺,每日剂量为每公斤体重0.5 mg,对照组给予喂食安慰剂,采集处理前后实验犬的血清,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血清中睾酮及双氢睾酮的含量。对每只实验犬行铥激光前列腺切除术,在术后第1,2,3,4周从每组各取出2只实验犬的前列腺行HE染色观察各组前列腺部尿道创面再上皮化水平的差异,2.在人前列腺上皮细胞系BPH-1及人前列腺上皮原代细胞Pr EC上使用慢病毒转染过表达雄激素受体,使用平板克隆、MTT、细胞周期、免疫荧光、western blot检测等手段检测不同浓度的双氢睾酮处理细胞对前列腺上皮细胞的影响。3.通过免疫组化手段、实时定量PCR及western blot检测不同时间点创面肿瘤坏死因子-α表达情况,使用免疫荧光检测术后不同时间点巨噬细胞分布情况。采集术后不同时间点犬的尿液,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尿液中TNF-α的情况。同时在体外培养人巨噬细胞,构建雄激素受体稳定敲低的细胞系,并用双氢睾酮进行处理,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探索雄激素及雄激素受体信号通路对巨噬细胞产生肿瘤坏死因子-α的影响。4.通过慢病毒转染的方法构建肿瘤坏死因子受体1(TNFR1)稳定敲低的人前列腺上皮细胞系BPH-1及人前列腺上皮原代细胞Pr EC,通过MTT法检测不同浓度肿瘤坏死因子-α处理对前列腺上皮细胞增殖的影响。通过western blot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对影响前列腺上皮细胞增殖的相关蛋白的影响,以探索肿瘤坏死因子-α及其相关受体对前列腺上皮细胞增殖的作用。使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浓度肿瘤坏死因子-α对前列腺上皮细胞凋亡情况的影响。使用划痕实验检测不同浓度肿瘤坏死因子-α对前列腺上皮细胞迁移功能的影响。我们同时检测了肿瘤坏死因子-α对前列腺成纤维细胞的影响。使用免疫荧光染色技术及western blot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对成纤维细胞激活的作用。使用胶原收缩实验,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对前列腺成纤维细胞收缩能力的影响。结果:1.我们成功建立了不同雄激素水平的比格犬铥激光前列腺切除术模型,雄激素药物处理显著提高了雄激素组血清睾酮及DHT的水平,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5)。非那雄胺组的血清睾酮水平低于雄激素组,略高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差异;而期血清DHT明显降低,低于其他两组(P<0.05)。HE染色结果显示:非那雄胺组上皮修复速度显著快于雄激素组及对照组实验犬,在术后第四周时,非那雄胺组和对照组上皮修复基本完成,而雄激素组修复仍在进行中。2.平板克隆及MTT实验显示雄激素可显著抑制前列腺上皮细胞的增殖,免疫荧光发现经过雄激素处理Ki67阳性细胞显著少于未处理细胞。流式细胞周期实验显示经过雄激素处理的细胞周期阻滞于G0/G1期,western blot检测发现雄激素处理可增加p21蛋白的表达,并相应降低细胞周期蛋白D1的表达,总而影响了细胞周期的进程。3.采用免疫荧光检测CD86染色发现术后一周时雄激素组前列腺有大量M1型巨噬细胞浸润,显著多于其他两组,到术后第二周,非那雄胺组及对照组已基本无M1型巨噬细胞,而雄激素组仍有一定数量浸润的M1型巨噬细胞。对术后创面的免疫组化染色显示术后1周3组动物前列腺均有不同程度的肿瘤坏死因子-α表达,以雄激素组最为严重,术后第二周,非那雄胺组及对照组前列腺肿瘤坏死因子-α已经基本消散,而雄激素组仍有部分肿瘤坏死因子-α的表达,术后第三周,非那雄胺组及对照组已经基本没有肿瘤坏死因子-α表达,雄激素组仍有少量肿瘤坏死因子-α残留。实时荧光定量PCR及western blot检测发现雄激素组肿瘤坏死因子-α表达较高。尿液肿瘤坏死因子-α检测显示术后第一天开始雄激素组肿瘤坏死因子-α就明显高于其他两组,且一直持续到术后第三周。体外研究显示雄激素可以刺激巨噬细胞表达肿瘤坏死因子-α,而稳定敲低了雄激素受体后,肿瘤坏死因子-α表达下降。4.肿瘤坏死因子-α可抑制前列腺上皮细胞的增殖,且呈梯度效应,而敲低上皮细胞的肿瘤坏死因子受体1(TNFR1)可阻断肿瘤坏死因子-α的作用。western blot检测发现肿瘤坏死因子-α可降低周期蛋白的表达。加用不同肿瘤坏死因子-α并不引起前列腺上皮细胞的凋亡。同时肿瘤坏死因子-α可降低前列腺上皮细胞的迁移能力,敲低上皮细胞的肿瘤坏死因子受体1(TNFR1)可阻断肿瘤坏死因子-α的作用。我们同时研究了肿瘤坏死因子-α对前列腺成纤维细胞的影响。肿瘤坏死因子-α可阻断转化生长因子-β诱导的成纤维细胞激活作用。western blot检测发现肿瘤坏死因子-α的这一作用主要是通过促进成纤维细胞中c-Jun氨基末端激酶的磷酸化,而使用sp600125阻断其磷酸化可抑制肿瘤坏死因子-α的这一作用。最后,胶原收缩试验发现肿瘤坏死因子-α减弱了成纤维细胞的收缩能力。结论:1.在比格犬铥激光前列腺切除术后,雄激素可以通过抑制前列腺部尿道创面再上皮化来抑制前列腺部尿道创面修复进程,使用非那雄胺来拮抗雄激素的作用从而加快前列腺的上皮修复。2.雄激素及雄激素信号通路可通过组织细胞周期的进程直接抑制前列腺上皮细胞的增殖。3.雄激素可增加术后前列腺巨噬细胞的聚集及并直接激活激活巨噬细胞,导致局部前列腺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浓度的增高。4、肿瘤坏死因子-α可通过肿瘤坏死因子受体1(TNFR1)抑制前列腺上皮细胞的增殖和迁移,但高浓度肿瘤坏死因子-α并不引起前列腺上皮细胞的凋亡。同时肿瘤坏死因子-α可抑制前列腺成纤维细胞的激活及收缩能力。因此,雄激素通过对前列腺上皮细胞、巨噬细胞、成纤维细胞的多方面的直接或间接作用影响了前列腺术后上皮修复的进程,非那雄胺通过降低局部双氢睾酮的浓度可加快前列腺的创面修复,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治疗方案,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其他文献
Liouville型方程在数学物理问题以及几何分析当中具有广泛的应用,比如平均场方程,预定Gauss曲率问题以及Chern-Simons理论等问题.在过去几十年,数学工作者对Liouville型方程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成果,极大的促进了数学和物理的进展.在研究Liouville型方程时,一个重要的方面是爆破分析,因为它和解的收敛性质密切相关.通过爆破分析,可以处理Moser-Trudinger
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Artery Hypertension,PAH)是人类心血管诸疾患中的一种疾病,也是一类以肺动脉压力和肺血管阻力升高为特征的临床血流动力学症候群,可导致右心衰竭、甚至死亡。尽管目前针对肺血管重构的靶向药物发展迅速,但这种“类癌性疾病”仍然病死率高,预后极差。目前的主流治疗策略(PAH-specific)重点关注了肺动脉的血管重构,而忽视了这种疾病累及其他多个器官的整
本文利用几何奇异摄动理论研究了一类抽象的且临界流形是高阶退化的平面快-慢系统的延迟失稳和一类平面快-慢捕食-被捕食系统的动力学.全文共分为四章,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首先简要介绍了几何奇异摄动理论的发展情况,然后叙述了本文研究的问题及其背景.第二章列出了本文所需的预备知识.主要为:快-慢系统的常见概念、Fenichel理论、鸭现象、吹胀技术、折点理论与慢散度积分理论.第三章研究了一类抽象的平面快-慢
1.引言.九年级第一学期月考结束后,在做质量分析时发现试卷第24题的得分率非常低,连班级中平时数学成绩很好的一位学生都没有做出来.这引起了我和同年级另外两位数学老师的反思,一致认为对这类题有必要用一到两节课好好和学生一起研究研究,帮助学生认识题目的各个方面,达到"做一题,会一类"的效果.
期刊
目的:全反式维甲酸(ATRA)治疗中可以增强内皮祖细胞(EPCs)的增殖能力,EPCs在新生血管形成中起关键作用,然而ATRA对糖尿病皮瓣缺血后皮瓣成活的影响尚不清楚。牵张成骨(DO)是治疗骨科疾病的有效方法,然而高的并发症和不适感阻碍了其在临床上的进一步应用,因此我们研究ATRA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RBMSCs)成骨分化和骨形成的影响。方法:以20只正常大鼠为对照,随机选取40只糖尿病SD大
目的:下尿路功能障碍(LUTD)是脊髓损伤(SCI)后常见的并发症也是其患者最主要的死因。本论文旨在研究神经生长因子(NGF)与5-羟色胺7(5-HT7)受体在SCI后LUTD(感觉与运动)中的作用,并探索其可能机制。方法:第一部分,首先通过功能学、组织学实验比较SCI小鼠与正常小鼠膀胱功能与形态的改变。之后给与SCI小鼠NGF中和抗体治疗,通过膀胱内压检测(CMG),探索NGF在SCI小鼠膀胱过
研究背景:骨生成诱导因子(osteoglycin,OGN)是一种细胞外基质蛋白多糖,参与骨异位生成,以及肿瘤的发生和转移。近年来发现OGN基因表达与心脏肥大相关,提示该基因可能参与心血管功能调节,但其是否参与血管新生,相关研究尚属空白。研究目的:明确OGN是否参与缺血后血管新生,探索其可能的机制。研究方法和结果:收集下肢动脉疾病接受截肢手术的患者(n=3)和无下肢缺血病史的对照患者(n=2)的腓肠
学位
排序择优算法是仿真与模拟领域中一种重要的随机运筹优化的求解方法。特别是在一些现实问题中,可能会遇到难以构建理论模型或无法求得解析解等情形,往往可以使用排序择优算法求解。一般而言,排序择优算法有两种最基本的思路,分别是频率法和贝叶斯法。虽然二者都以求得最优解为核心目的,但二者所追求的目标并不相同。频率法的目标是要确保选择最优解的概率达到要求,强调正确性;而贝叶斯法的目标是当总样本量给定时,通过有效的
目的:低氧诱导因子已被证明具有促进细胞多种生理功能的作用。本研究针对修复重建领域棘手的骨缺损、难愈性创面、肌腱韧带止点缺失的问题,应用低氧诱导因子的激动剂——VH298,探究其在面对上述问题时的治疗潜力,以及相关的机制。方法:在细胞实验当中,首先应用免疫印迹法测定VH298处理后,不同细胞内低氧诱导因子的表达量,建立明确的时间-效应、浓度-效应曲线,为后续的实验建立基础。本研究采用CCK-8法测定
研究背景:高血压血管重塑是导致人类心脑血管事件的重要病理学基础,但其发病机制目前尚未阐述清楚。我们研究小组及国内外学者证明血管外膜纤维化和炎症在血管重塑中的作用极其重要,血管外膜成纤维细胞在血管损伤中首先被激活,协同血管周围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炎症介质等参与血管重塑过程。有研究报道转录抑制因子Krüppel-like factor 15(KLF15)调控靶器官纤维化过程,但KLF15尤其是其转录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