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资本论》中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

来源 :武汉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dgh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资本论》中逻辑与历史相统一方法既不是范畴序列与历史顺序相一致,也不是逻辑方法与历史方法的简单结合,而是资本逻辑与资本主义现实历史的双向建构。《资本论》中逻辑与历史相统一方法本质上是历史的辩证法。
  马克思批判了黑格尔哲学中逻辑与历史相统一方法,并在其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发展了逻辑与历史相统一方法,这构成了《资本论》中逻辑与历史相统一方法的思想来源和理论前史。在思想来源方面,黑格尔哲学中逻辑与历史相统一方法以纯思维为起点,把历史看作精神的发展和理性的实现,体现了现实性与合理性之间的辩证运动。马克思通过批判黑格尔哲学方法的基础性问题、对象性问题和主体性问题,说明逻辑与历史相统一方法应以现实历史为前提。在理论前史方面,马克思通过对《哲学的贫困》中“范畴的现实历史”和《<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现实的历史叙述”的考察,论述了经济逻辑与现实历史的发展进程、发展规律、总体结构的统一,从而为《资本论》中逻辑与历史相统一方法奠定了基础。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运用逻辑与历史相统一方法,实现了资本逻辑与现实历史的双向建构。一方面,资本逻辑生成并蕴含于现实历史之中。商品世界的历史进程显示出作为雇佣劳动基础的劳动二重性、作为价值关系表现的价值对象性,并通过商品范畴的展开生成了具有实体、关系、权力及意识形态之内涵的资本逻辑。马克思由此阐述了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的逻辑必然性。另一方面,资本逻辑再现了现实历史。资本逻辑展露出现实历史的规律与趋势,这在生产方式上表现为从资本积累向世界市场的转化,在社会关系上表现为从资本关系到阶级斗争的发展,在社会形态变革上表现为自由王国对必然王国的扬弃。马克思由此阐释了资本主义终将被共产主义取代的历史必然性。通过资本逻辑与现实历史的双向建构,马克思剖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其关系,阐明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规律,论证了资本主义终将灭亡的必然性。
  《资本论》中逻辑与历史相统一方法揭示了历史辩证法的理论旨趣,它在理论上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辩证法的有机统一。在政治经济学批判方面,《资本论》中逻辑与历史相统一方法是对经验主义方法及其所植根的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批判与超越。马克思运用这一方法,展现出抽象与具体之间的张力、历史一般与历史总体之间的张力以及社会生产有机体的辩证运动,实现了对资产阶级经济学的方法论批判。在唯物史观的建构方面,《资本论》中逻辑与历史相统一方法凸显了唯物史观蕴含的历史理性。唯物史观在历时性维度中反映了存续积累的历史,在共时性维度中反映了时代断裂的历史即社会共时性结构。马克思运用《资本论》中逻辑与历史相统一方法,实现了唯物史观的共时性和历时性的统一,呈现出具有历史性、批判性与时代性的历史辩证法。
其他文献
意识形态批判理论是马尔库塞社会批判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马尔库塞对发达工业社会意识形态的反思与批判,建立在对发达工业社会病态现实的考察基础上。在《单向度的人》中,马尔库塞以发达工业社会为现实背景,分析了生存斗争永恒化的虚假性、压抑性实质,揭示了生存斗争永恒化造成了人的压抑、沉沦状态,是发达工业社会对人的全面的压迫,批判了发达工业社会中以技术为核心的物化的意识形态。  为了转嫁生产过剩所引发的危机
学位
作为社会全体成员所要遵守的共同规范,正义一直都是政治哲学的研究主题。尤其是,自1971年罗尔斯的《正义论》发表以后,关于其正义观点的批判就从未停止过。而在其中,谢费尔对于罗尔斯《正义论》的批判最为全面、具体、深入,他在2007年出版了他的《非自由主义的正义》一书。该书的重点不同于大多数已发表的关于罗尔斯作品的研究,因为谢费尔主要关心的是思考《正义论》与美国政治传统之间的关系。在书中,他全面地批判了
学位
阿奎那是中世纪伟大的思想家,他的著作众多,体系宏伟,代表了经院哲学的最高成果,是中世纪神学与古代哲学的集大成者.我国学术界也越来越重视对阿奎那思想体系的研究.爱德这一主题,是阿奎那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所以值得研究者深入的探讨.本文对阿奎那爱德观的分析是以他的整个哲学神学体系为背景,同时又建立在基督教背景基础之上.所以,本文是将阿奎那思想嵌入西方神学、哲学与宗教思想的整体中,通过描述基督教爱德思
《文心雕龙》是中国古代文论中体系最为完备理论著作。文艺理论界对《文心雕龙》的研究形成了“龙学”这一声名显赫的学派。现有对《文心雕龙》的研究中多集中于对文体流变、结构体系及审美范畴的研究。但在审美范畴的研究中对“神”这一审美范畴的体系研究却是有所不足。因此,以体系性的结构研究《文心雕龙》中“神”的审美意蕴很有必要。在《文心雕龙》中,“神”字共出现63次,涉及篇章 22 篇,涵盖了总序、文体论、创作论
分配正义是当代讨论社会公平正义的理论争论的焦点问题,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符合收入分配改革的时代要求。马克思虽未就“分配正义”问题进行专门论著,但在《哥达纲领批判》等相关著作中,围绕着对资产阶级正义观、共产主义社会不同阶段的“分配”原则等问题的研讨,形成了有关“分配正义”的重要思想,这对于我国如何进行收入分配改革、实现分配正义提供了重要启示。  本文以《哥达纲领批判》中马克思分配正义观的批判性呈现与
学位
自由是实现人全面发展自身的前提,马克思毕生都在为了实现全人类的自由而奋斗着。而《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和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差别》(以下简称《博士论文》)则开启了马克思自由思想的开端,作为马克思第一部完整的哲学著作,《博士论文》充分展示了青年马克思的自由思想。通过《博士论文》马克思开始对自由问题进行了哲学上的系统思考。正是在这个前提下,从而有了后续伟大哲学思想的诞生。而马克思的哲学思想围绕的核心也都
学位
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道教以重生贵德作为其教义的核心,随着道教的发展,对道教养生理论和方法的探讨也越来越丰富,并在历史长河中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诸多养生方法中太极拳是备受青睐的一种养生方法。太极拳是在太极阴阳思想指导下根据道教对人体形、气、神及其相互关系的原理而创编出来的一套传统导引养生拳术。①此种提法在学术界显得更为溯本追源,因为很多太极拳师都强调过太极拳的防身技击作用仅仅是其
在人性善恶问题上,康德认为人性在根本上是恶的。由于人的双重世界身份,这种恶在主观上是普遍的、必然的,但它可以被克服,使得人类重新向善。至于人类如何能够改恶向善,康德提出了他的解决方式:一方面,因为恶是人类运用自由产生的,但由于人性中所具有的向善的原初禀赋在客观上是必然的,且不能被根除,因而人类可以凭借自己的自由克服这种恶而重新向善;另一方面,仅仅依靠人类的自由无法克服恶,因此还必须假定有神恩的援助
学位
近年来,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呈现出关于人的价值与命运的不安。站在宗教研究角度可以判断,现代科技的种种挑战人性的做法,在某种程度上抵触着基督宗教的人道价值,造成张力。于是,有必要对现当代神学思想家关于技术问题的反思加以考察。  别尔嘉耶夫既是一名基督教存在主义与人格主义哲学家,又被认为是最早关注技术问题的哲学家之一。有关技术与机器问题的思考,散布于他早期、中期、晚期的重要著述当中,并在《人和机器——
纵观马克思哲学思想的形成过程,我们可以看出马克思在经过了自我意识的批判、政治和宗教的批判、政治经济学的批判后,创立了科学的实践观,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实践观的思维方式。实践观的思维方式的实质就在于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思维方式,它是马克思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逻辑出发点。实践观的思维方式以现实的人及其发展和解放为致思取向,以人的实践活动的矛盾和发展规律为致思内容,以实践唯物主义的辩证法为致思方法。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