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鼻咽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头颈部恶性肿瘤中发病率占首位。鼻咽癌首选放射治疗而不是手术治疗,首先是因为鼻咽部位于头部中央,周围部位较隐蔽,且毗邻有重要的器官组织、颅神经、大血管等。手术难以切除肿瘤,且极易损伤周围组织,增加了手术的危险性,故鼻咽癌手术治疗效果不佳;其次病变发展迅速,鼻咽癌患者在就诊时大多已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其转移率高达60%-80%,也可同时向颅内和颈部转移,还可向远处肝,骨转移。鼻咽癌的病理类型多以低分化鳞状细胞癌为主,占95%。早期被确诊的仅占4%-7%,就诊患者多属中晚期。再次是放射治疗效果良好,其5年生存率可达49.5%。目前,放射治疗技术应用于鼻咽癌患者已取得了良好的疗效,但由于鼻咽癌生长迅速以及转移率高的特性,使该病存在着较高的治疗失败率。因此,为进一步提高鼻咽癌的治疗水平,人们一直在研究包括三维适形放疗(Three Dimensional Conformal,3DRT)、适形调强放射放疗(Intensity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 IMRT)及放化综合治疗等的一些重要手段。适形调强放射治疗作为一种精确放疗技术,是最近发展起来的新技术,随着适形调强放疗技术逐渐成熟,使鼻咽癌形成更适形的肿瘤靶区剂量分布,同时使降低周围正常组织及器官的受量已成为可能。研究表明,IMRT能够在不降低鼻咽肿瘤靶区剂量的前提下,有效地保护正常组织,进而提高肿瘤局部控制率和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并有可能使生存率得到相应的提高。综合治疗正成为肿瘤治疗的新趋势,而放疗与化疗同期联合应用日益广泛。化疗和放疗可以相互补充,发挥协同作用,放疗可以控制局部,而化疗可以控制全身转移,且化疗药物可以增加肿瘤细胞对放疗的敏感性。放疗与化疗同期联合应用不会影响放射治疗的时间和过程,且绝大多数患者可以耐受并完成整个治疗过程。故近年来鼻咽癌同期放化疗广泛应用于临床,常用顺铂单药(70~80mg/m2)同期放化疗治疗鼻咽癌的方案。但在放疗过程中,放射线在杀灭肿瘤同时不可避免对正常组织或器官的损伤,随着放疗与化疗的联合应用,其毒副反应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影响放射治疗的效果。鼻咽癌放疗中照射的范围包括鼻咽、口咽、口腔、鼻腔、颈部淋巴结引流区等解剖学部位。这些部位的粘膜一旦受到照射,便会引起急性放射性粘膜反应,其中最常受累且对患者影响最大的就是口咽及口腔粘膜。急性放射性口腔黏膜炎导致患者口腔黏膜出血、糜烂、溃疡、咽痛、吞咽困难、进食困难和营养状态变差,影响了患者治疗的依从性,给患者造成很大的痛苦,严重的放射性黏膜反应甚至可以造成个别患者治疗过程的中断。而肿瘤细胞可能在治疗中断期间发生加速再增殖从而影响了肿瘤的治疗效果。国内对急性放射性口腔粘膜反应的研究多数为护理人员对口腔粘膜炎的护理经验,对于影响口腔粘膜炎的因素及预防措施也少有相关性的研究与报道。预测口腔粘膜炎的发生,是预防和及时处理的前提。对于一些可以提前干预的因素,实施提前干预,可达到预防的目的,从而减少急性口腔粘膜炎的发生及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肿瘤治疗的效果。本研究观察了鼻咽癌的治疗过程中,不同治疗方式导致急性口腔黏膜反应的变化,探讨了单纯常规放疗、单纯调强放疗、常规放疗联合同步化疗及调强放疗联合同步化疗对急性口腔黏膜反应的影响。对我科86例初治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常规放疗组(RT),常规放疗联合同步化疗组(RT+C),调强放疗组(IMRT)和调强放疗联合同步化疗组(IMRT+C)。并且按RTOG/EORTC标准进行急性口腔黏膜反应评价,记录各组急性口腔黏膜反应的程度、发生时间及各组照射的剂量,比较各组之间的差异。研究发现各组患者发生急性口腔黏膜炎为100%,其中3~4级发生率分别为35%、41%、66.5%及74.6%。单纯常规放疗与单纯调强放疗组比较无明显差异,常规放疗联合同步化疗组及调强放疗联合同步化疗组明显高于单纯常规放疗组及单纯调强放疗组。放射治疗技术并不能降低急性口腔黏膜反应的发生率。放射治疗联合同步化疗会提高严重口腔黏膜炎的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