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电力电子变压器是实现未来能源网络柔性互联、灵活转换与优化调度的关键装备,其绝缘材料的介电性能直接影响了装备向高电压等级、大容量和紧凑型发展。与传统交直流电力装备相比,电力电子变压器绝缘承受高重复频率、高幅值类正弦、方波波形的特殊电应力作用,并进一步引起绝缘介电损耗与温升现象,运行环境较为恶劣。特别地,聚酰亚胺包覆绝缘直接承受变压器金属绕组侧的特殊电热耦合应力,其介电性能直接决定了装备绝缘系统的实际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力电子变压器是实现未来能源网络柔性互联、灵活转换与优化调度的关键装备,其绝缘材料的介电性能直接影响了装备向高电压等级、大容量和紧凑型发展。与传统交直流电力装备相比,电力电子变压器绝缘承受高重复频率、高幅值类正弦、方波波形的特殊电应力作用,并进一步引起绝缘介电损耗与温升现象,运行环境较为恶劣。特别地,聚酰亚胺包覆绝缘直接承受变压器金属绕组侧的特殊电热耦合应力,其介电性能直接决定了装备绝缘系统的实际运行性能。在高频高压的特殊电应力作用下,聚酰亚胺绝缘易出现放电发展与过早失效等问题,但目前对造成这些现象的微观机理尚不清楚,其关键在于引起材料内部局部电场严重畸变与劣化问题的空间电荷演化机制尚不清晰,而现有针对直流与工频交流的电荷测试方法难以直接应用于特殊电应力下的电荷测试研究。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文综合利用微观仿真与实验观测手段,针对特殊电应力下的双极性载流子输运特性、空间电荷高精度测试方法以及不同条件下的空间电荷演化现象开展系统研究,可为电力电子变压器的聚酰亚胺绝缘优化设计和性能评估提供理论依据和有效方法。针对特殊电应力条件存在的瞬变特征,研究了双极性载流子输运模型中的空间电荷双向迁移行为,分析了以往直流肖特基电荷注入原理在特殊电应力下的适用性,提出了低电场电荷注入阈值设定原则以提高模型计算的准确度;针对模型自洽方程组的高精度计算问题,基于注入阈值设定对比研究了对流传导方程与泊松方程的不同求解算法,建立了联用对流传导方程差分加权非振荡算法与泊松方程边界元法的高精度模型求解方法;进一步利用新模型与算法研究了单/双极性方波、正弦等特殊应力条件下试样陷阱与界面特性对绝缘空间电荷演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单极性应力下电荷的积聚与迁移受试样陷阱深度、界面势垒和电荷迁移率等多因素的耦合作用,而双极性条件下电荷演化则主要由注入势垒与电荷迁移率决定。为构建适用于特殊电应力条件的电声脉冲(Pulsed electro-acoustic,PEA)测试方法,基于电荷弹性波与分布参数传输线中电压波的数学表征,提出了 PEA系统的等效传输线模型,基于模拟结果与理论分析的一致性验证了模型的适用性,并据此给出了硬件系统的设计方案;进一步结合特殊极化应力对试样承受电压和系统元件的耦合影响,提出了适配特殊电应力条件的测试系统改进设计方案,建立了受电应力频率影响的测试范围评定准则,指出PEA法存在一定的应用频率上限。针对测试系统的声阻抗匹配问题,利用电荷弹性波在各个测试环节的传变过程,推导建立了测试信号衰减系数与电压-电荷转换系数的改进计算方法,针对聚酰亚胺绝缘的电荷测试结果表明,改进算法可提高33.5%的信号恢复精度。利用改进设计的PEA系统,在20~60 kV/mm场强、10~500 Hz频率以及25~80℃温度的测试范围内,研究了正/负极性方波、半波正弦与全波正弦条件下聚酰亚胺绝缘的空间电荷演化规律,结合双极性载流子输运过程的模拟分析,指出不同电应力波形条件下的积聚电荷来源于不同侧的电极注入。方波的正负极性决定了正极性积聚电荷的所处频率范围,而低频段半波正弦与全波正弦条件下的空间电荷则主要来源于上电极,同时,高温条件将促进高频电应力下的空间电荷积聚与演化过程。特殊电应力的极性、波形、频率等条件会引起聚酰亚胺绝缘陷阱与势垒特性的改变,进而影响空间电荷的演化机制。针对空间电荷测试方法时空分辨性能的局限性,基于跳跃传导模型提出了空间电荷可被准确测试的判断准则,并利用电荷跳跃迁移概率与迁移时间的基本关系,建立了空间电荷测试方法时空分辨率影响下的陷阱深度计算方法,由此提出了评估方法可测范围的定量判据,指出以往方法仅能测试深度在0.68eV以上的深陷阱捕获电荷,并利用电流积分电荷测试结果验证了测试方法的可测电荷范围。在此基础上,融合弹光效应与椭圆偏振探测技术,探索提出了可实现纳米级空间分辨、微秒级快速响应和全光隔离结构的空间电荷光学测试方法,建立了含激励作用、信号传变到最终探测的测试全过程数学表征模型;进一步利用构建的椭圆偏振测试系统,实验和仿真研究表明,测试信号可在保持高信噪比的同时准确反映传感器上的弹性应力,而传感器的折射率变化可以追踪皮秒级脉宽的形变变化,验证了光学测试方法实现高时空分辨的可行性。上述研究可为高频特殊电应力下的聚酰亚胺绝缘空间电荷测试提供理论依据与有效方法。
其他文献
多氯联苯(Polychlorinated biphenyls,简称PCBs),根据其氯原子位置和数量的不同将其分为209种同系物,该类分子具有稳定的物理化学性质,极高的环境持久性、毒性、生物富集性以及远距离迁移性。曾以绝缘油或阻燃剂的形式被广泛应用于各类设备及产品中,对环境造成了极大的污染。据估计,全球商业PCBs累计生产量达到1.3×106吨,同时PCBs作为其他含氯化合物或含氯化工品的副产物依
珠海地区软土分布广泛,其具有含水率高、压缩性强、灵敏度高、有机质含量高等特点。电动化学加固法是一种新型软基加固工法,它是将金属电极插入待处理的土层中后,输入直流电,同时在土中注入化学浆液,可快速提升土体强度的一种工法。相较于传统的软基处理方法,其具有加固快、使用范围广、安全性高等特点。本文在总结归纳了国内外电动化学软基加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大量的室内试验及现场试验,分析了影响电动化学加固软土的主
当直流输电单极运行或者地磁暴发生时,变压器中性点有直流电流流过,直流偏磁会造成变压器负载电流的谐波分量增大、无功损耗增大、局部过热、振动噪声增加等一系列问题,威胁变压器的安全稳定运行。近些年随着直流输电工程的不断发展,其电压等级不断提高,输电线路上导线的电阻值越来越小,换流变压器的直流偏磁问题也日益严重。与交流变压器不同,换流变压器两侧分别连接着交流和直流系统,其结构和运行工况更复杂,直流偏磁的影
我国的能源结构以煤为主,燃煤烟气排放的SO2和CO2引发了酸雨、雾霾、温室效应等严重的环境问题,控制烟气SO2/CO2成为我国打赢“蓝天保卫战”、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在传统工艺中,脱硫和脱碳设备均位于烟气末端,二者前后衔接、相互影响,例如脱碳工艺需要克服因SO2竞争吸收导致乙醇胺(MEA)吸收剂失活的难题。因此,研发低成本的烟气脱硫脱碳技术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与传统湿式钙法脱硫技术
超临界流体(Supercritical fluid,SF)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并作为多种动力循环及废水处理等的工作介质。传统热学理论将SF处理成无相变、无相界面的单相流体,难以精确描述SF能量传递转换。20世纪60-70年代,基于超临界传热和亚临界沸腾传热均可能出现壁温飞升的现象,提出了超临界类沸腾的概念,但直到如今,国际上并未给出超临界类沸腾的内涵和外延。因此,本文在超临界多相流框架下,研究了非受
自然利率是政策利率的“锚”,本质上是由经济潜在增长率决定的。从世界范围看,经济发达国家在经历人口转变的历史过程中,经济潜在增长率和自然利率都普遍出现长期下降的趋势,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重要历史现象。人口转变对长期自然利率的影响已在学界得到了认可,然而,却少有文献基于潜在增长率中介挖掘人口转变对长期自然利率影响的理论机制。本文以此为研究主题,意在深入探讨人口转变影响长期自然利率的理论机制并进行相关实证
近年来,钙钛矿太阳电池因其光电转换效率高、成本低、制备简单以及可柔性化等优点受到极大的关注。目前,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电池已经获得了 25.7%的光电转换效率,但是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材料在高温、强光和水汽下易分解,因此降低了器件的稳定性。同时,钙钛矿中的Pb元素具有毒性,进一步阻碍其大规模生产和商业化应用。因此,亟需寻找一种环境友好型非铅钙钛矿材料来替代铅基钙钛矿材料。本论文主要围绕铋基钙钛矿、锑基
同步相量测量单元(phasor measurement unit,PMU)的重要优势之一是提供同步相角量测。然而,由于诸多因素,特别是时间同步问题,部分现场PMU间相角差数据存在异常。同时,PMU通过未加密、可预测的民用卫星信号授时,易受卫星时间同步攻击,进而导致时间和相角量测错误。针对PMU相角差数据异常问题,论文研究了相角差异常特性,异常检测和修正方法及其在同步攻击定位中的应用,可提升PMU数
近年来,由风电汇集系统并网引起的电力系统振荡失稳事故频发,严重影响了相关区域电网的正常运行,不仅导致大面积风机脱网、部分机组元件损坏,亦激发了数百公里外大型火电机组轴系扭振断裂。考虑到风电渗透率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将持续甚至急剧增加,为了指导风电系统规划设计、应对新能源大规模并网、维护电网安全稳定运行,迫切需要对风电汇集电力系统小干扰振荡问题的本质机理、振荡特性、影响因素进行深入探究。本文围绕并网风电
近年来,为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满足各地的电力能源需求,减少环境污染,推进能源转型,为最终实现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的双碳目标奠定坚实基础,我国建设了多条超远程、跨省市的特高压输电线路。与一般工程项目相比,由于特高压工程输变电工程是电压等级最高级别的(1000千伏交流电或800千伏直流电)的超大型工程项目,单项工程投资多在百亿元以上,对工程设备的建造和安装质量要求极高。在其建设过程中,可能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