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2008年我国细菌性食源性疾病流行病学特征及疾病负担研究

被引量 : 59次 | 上传用户:whfvsl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我国食源性疾病监测网资料分析,了解我国细菌性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流行特征;通过我国目前现有的腹泻调查报告资料和死亡调查资料推算我国细菌性食源性疾病以及3种主要致病菌(非伤寒沙门氏菌、副溶血性弧菌以及志贺氏菌)的疾病负担;结合我国2002年膳食调查数据推算我国细菌性食源性疾病以及3种主要致病菌的食品归因风险。方法:1.以食源性疾病监测网2003-2008年细菌性食源性疾病报告资料为基础,进行细菌性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发病时间趋势、年龄分布、地区分布、病原分布、原因食品以及引发事件因素等流行病学特征进行描述和分析;2.通过文献查询等方式搜索我国目前对腹泻的发病和死亡等特征的调查报告,结合国外报告等各种来源的数据经过适当的统计处理推算获得细菌性食源性疾病的发病率、就诊率、住院率和死亡率等流行病学负担;以及门诊费用、住院费用等直接经济负担,采用人力资本法获得间接经济负担;利用国际通用公式计算我国因细菌性食源性疾病导致的伤残调整寿命年(Disability-adjusted Life Years, DALYs)损失;3.利用文献综述的方法获得腹泻患者中非伤寒沙门氏菌、副溶血性弧菌以及志贺氏菌所占比例,结合我国死因调查报告以及国外报道等资料获得3类病原菌导致的食源性疾病发病率和病死率;4.利用食源性疾病监测网报告的细菌性致病菌、非伤寒沙门氏菌、副溶血性弧菌以及志贺氏菌的原因食品构成,结合我国2002年膳食调查数据,可推算细菌性食源性疾病、非伤寒沙门氏菌、副溶血性弧菌以及志贺氏菌摄入各类食品的患病风险,并以此进行国际比较。结果:1.2003-2008年我国细菌性食源性疾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我国食源性疾病监测网2003-2008年报告细菌性食源性疾病事件1157起,涉及发病人数35208人,住院17894人,死亡16人。5-9月份是细菌性食源性疾病的高发季节;6-15岁人群的报告发病率、住院率和死亡率均为最高;副溶血性弧菌是食源性疾病暴发的首要致病菌,报告发病人数占总体发病的25.6%;畜禽肉类制品是首要的致病食品;16例死亡病例中有15例是由耶毒假单胞菌导致;交叉污染和加工、存储不当是导致发病最主要的原因。2.细菌性食源性疾病疾病负担估计流行病学负担我国人群腹泻发病率估计为0.3812次/人年,急性胃肠炎发病率为0.4795次/人年,细菌性食源性疾病发病率为0.0875次/人年。细菌性食源性疾病患者就诊比例为27.67%,住院比例为3.83%,病死率为0.0074%。按我国人口总数131448万人计算,每年因细菌性食源性疾病发病11501.7万人次,就诊达3182.5万人次,住院440.8万人次,每年因细菌性食源性疾病导致死亡大约为8530人。推算食源性疾病监测网对细菌性食源性疾病的漏报系数为12490倍,漏报率估计达99.992%。经济负担我国因细菌性食源性疾病的人均门诊费用为88.48元,人均住院费用为1114.56元,因门诊和住院合计医疗费用为77.29亿元,直接非医疗费用为16.25亿元,直接经济负担合计为93.54亿元;因生产力损失造成的间接经济负担为38.61亿元。总疾病相关成本估计为132.15亿元,占我国2006年卫生总费用的1.34%,占我国2006年国内生产总值(GDP)的0.06%。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估计在我国每年因细菌性食源性疾病死亡导致损失178,244.17 DALYs;我国人群因感染细菌性食源性疾病导致伤残而损失100583.46 DALYs;合计损失278827.63 DALYs,为艾滋病(2007年)DALYs损失的2.6倍,是糖尿病DALYs损失的13.3%。3.特定病原体导致食源性疾病流行病负担估计我国每年因非伤寒沙门氏菌导致食源性病约1105.0万人次,导致死亡约792例;每年因副溶血性弧菌导致食源性病约857.4万人次,未导致死亡病例;因志贺氏菌每年导致食源性病约980.6万人次,导致死亡约500例。推算食源性疾病监测网对非伤寒沙门氏菌、副溶血性弧菌及志贺氏菌导致的食源性疾病漏报系数分别为8346倍、2799倍和33017倍,推算漏报率分别为99.988%、99.964%以及99.997%。4.食物归因研究畜禽肉类产品是细菌性食源性疾病最主要的致病食品,每年导致发病5140.1万人/年,占总体病例的44.69%;摄入畜禽类食品患细菌性食源性疾病的风险最高,每摄入100万份食品可导致病例160例,每摄入1餐畜禽肉类制品,患病概率为7.36×10-5;焙烤类制品的摄入风险占第二位;水产品类位居第三位,蔬菜和食用菌类的摄入风险最低。畜禽肉类制品是食源性非伤寒沙门氏菌病的首要致病食品,占病例总数的54%。焙烤类食品的摄入风险最高,每摄入100万份食品可导致病例92例,每餐摄入焙烤食品的患病概率为2.256×10-5,其次是畜禽肉和蛋类制品,蔬菜和食用菌的风险最低。水产品是食源性副溶血性弧菌病的最主要致病食品,占病例总数的37%,每摄入100万份食品可导致病例21例,每餐摄入水产类食品的患病概率为9.197×10-6;其次是畜禽肉和豆制品;粮食类制品的摄入风险最低。果汁、畜禽肉和乳制品是导致志贺氏菌感染的最主要致病食品,摄入果汁的患病风险最高,每摄入100万份果汁可导致发病306例,每餐饮用果汁的患病概率为1.299×10-4;畜禽肉类制品位于第二位;乳制品的患病风险位于第三位。结论:1.副溶血性弧菌是我国食源性疾病暴发的首要致病菌,耶毒假单胞菌是主要报告的致死病原菌,6~15岁人群是食源性疾病暴发的重点防控人群;畜禽肉类制品是最主要的原因食品;交叉污染和加工、存储不当是食源性疾病事件发生的最主要因素。2.细菌性食源性疾病对我国造成了严重的疾病负担,应加强对细菌性食源性疾病的防控工作,重点加强食源性疾病监测网的建设工作,提供监测工作能力,并加强对我国消费者和食品加工者的健康教育工作。3.非伤寒沙门氏菌、副溶血性弧菌以及志贺氏菌三种主要的食源性致病菌中,非伤寒沙门氏菌导致的实际发病人数最多,其次为志贺氏菌和副溶血性弧菌。食源性疾病监测网存在严重的漏报现象,其中志贺氏菌的漏报率最高,应加强志贺氏菌的监测报告工作。4.畜禽肉类制品是细菌性食源性疾病最主要的致病食品;摄入焙烤类食品感染非伤寒沙门氏菌而患病的概率最高;摄入水产品感染副溶血性弧菌患病的概率最高;摄入果汁类制品感染志贺氏菌而患病的概率最高。应重点加强高风险食品的卫生监管工作,并加强对消费者、食品加工者等重点人群的健康教育。
其他文献
目的了解广州市荔湾区预防接种门诊服务能力,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对策。方法对广州市荔湾区2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预防接种门诊进行问卷调查,收集各街道的预防接种门诊资源配
<正>从工农业生产,到老百姓的衣食住行,共享经济正在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同时也在影响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共享医疗,至今都没有一个严谨的概念,整个行业里面大家约定俗成的是,
阐述了沥青路面裂缝修补的重要性;介绍了沥青路面裂缝的类型和裂缝形成机理,针对沥青路面裂缝,介绍了沥青裂缝修补养护工艺,并提出了沥青路面裂缝预防性措施。
为保护红树林海域环境,改善海水质量,对深圳红树林自然保护区16个样点进行海水采集,样品通过MEICP41W测定Hg、Cd、As、Pb、Cu、Cr含量,并基于Hakanson指数法和倍斜率隶属函数
介绍一种太阳能电池用高效多晶硅片生产过程中,铸锭用坩埚底部引晶涂层的制备方法。此方法是在坩埚底部分别制备两个涂层:第一层是硅粉和无机陶瓷胶的混合物,第二层是氮化硅
目的探讨Flo Trac/Vigileo监测下不同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值对患者心指数(CI)、每搏变异度(SVV)及氧输送指数(DO2I)的影响,为患者血流动力学管理和改善氧合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择
光伏发电在解决我国无电地区电力建设和电力规模的并网发电的市场中都将扮演重要的角色,应当予以高度重视。在原材料和市场两头在外的情况下,目前国内光伏发电产业有盲目增长
纤维增强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成型是通过聚合物树脂的固化交联而完成的。对于液相成型工艺,复合材料的成型还与树脂在纤维预成型体中的流动浸渍过程密切相关。树脂与固化剂、
农村承包经营户具备非法人组织的六大特征,它应成为非法人的独立的第三民商事主体。应以合伙法的原理来设计农村承包经营户的对外对内法律关系,土地承包经营权份额化,理顺农
损益相抵规则是损害赔偿领域的一个重要的赔偿规则,它最能体现损害赔偿的补偿功能。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和发展,人们在相关的民事交往活动中遇到了越来越多的法律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