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对2013年8月至2018年8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40医院(原中国人民解放军兰州总医院)收治的518例胸腔积液患者的基本情况及胸部计算机体层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CT)特征性表现进行整理分析,综合评价良、恶性胸腔积液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情况,并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建立恶性胸腔积液胸部平扫CT评分系统,绘制ROC曲线验证其预测诊断价值并评估其参考意义,为良恶性胸腔积液的鉴别提供早期、简便及有价值的参考诊断方法。方法:根据良恶性胸腔积液的诊断标准,回顾性收集明确诊断的良性胸腔积液370例,恶性胸腔积液148例,收集患者基本信息并观察患者胸部平扫CT征象,观察CT影像中胸水单双侧、胸膜结节、胸膜是否均匀、胸膜增厚程度、纵膈胸膜增厚、胸膜下脂肪影改变、胸水包裹情况、心包积液量、胸水密度平均CT值、胸水密度CT值平均标准差(SD)等特点,将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对患者胸部CT特征行单因素分析,选择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P<0.05)进行多因素分析,最终建立恶性胸腔积液胸部平扫CT评分系统模型,通过绘制ROC曲线,表明该模型对恶性胸腔积液的诊断价值。结果:1.良性胸腔积液患者370例,年龄1490岁,年龄中位数为61岁,四分位数间距27.25岁;男:女≈2:1;良性胸腔积液中肺炎旁胸腔积液170例(45.95%),结核性胸腔积液129例(34.86%),心源性等其他原因引起的胸腔积液共71例(约19.19%)。148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年龄1890岁,中位数61岁,四分位数间距为19.00岁;男:女≈1.4:1;在恶性胸腔积液中,肺癌患者92例(62.16%),恶性胸膜间皮瘤22例(14.86%),乳腺癌12例(8.11%),消化道及生殖系统、纵膈及其他部位肿瘤共22例(14.87%);其中67例患者有其他部位转移,主要包括肝脏转移,骨转移、肾上腺转移、消化道转移及颅脑转移灶。2.二元Logistic回归单因素分析结果:单侧胸水(P=0.006)、胸膜结节(P=0.000)、胸膜均匀(P=0.000)、纵膈胸膜增厚(P=0.000)、胸膜下脂肪影<0.25mm(P=0.000)、胸水包裹(P=0.000)、胸水量(P=0.000)、非钙化性纵膈淋巴结肿大(P=0.000)、心影增大(P=0.001)、胸水密度平均CT值(P=0.005)、胸水密度平均标准差(SD)值(P=0.001)是恶性胸腔积液诊断的相关因素;3.二元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结果:胸膜结节(P=0.000)、胸膜是否均匀(P=0.000)、纵膈胸膜增厚(P=0.000)、胸水包裹(P=0.000)、胸水量(P=0.006),这5个变量最终进入恶性胸腔积液的胸部CT评分风险预测模型;4.胸部平扫CT评分系统模型的建立:Y=X1×胸膜结节+X2×胸膜均匀+X3×纵膈胸膜增厚+X4×胸水包裹+X5×胸腔积液量。(根据多因素分析中偏回归系数的权重,无胸膜结节时,X1=0,当胸膜结节>0mm,<5mm时,X1=2,当胸膜结节≥5mm时,X1=4;当胸膜均匀时,X2=-3,不均匀则取值为0;当纵膈胸膜增厚时,X3=4,纵膈胸膜不增厚则取值为0;胸水包裹时,X4=-3,不包裹则为0;胸水量为少量时,X5=0,为中量时,X5=1,为大量胸水时,X5=3);5.该评分系统对恶性胸腔积液的诊断灵敏度是89.86%,特异度为96.49%,诊断准确度为94.59%,阳性预测值为91.10%,阴性预测值为95.97%。结论:1.恶性胸腔积液的多项胸部平扫CT特征对MPE具有诊断意义;2.胸膜结节、纵膈胸膜增厚、胸水量是MPE诊断的危险因素,胸膜均匀、胸水包裹是MPE诊断的保护因素。以上5项特征可构成评分模型并对恶性胸腔积液进行诊断;3.本研究恶性胸腔积液CT评分风险预测模型拟合度及预测准确性较好,在MPE诊断中具有较高的指导价值,是一种安全、有效、诊断率较高的检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