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儿呕吐是指胃失和降,气逆于上,以致乳食由胃中上逆经口而出的一种儿科常见病症,古文记载为“有声有物谓之呕,有物无声谓之吐,有声无物谓之哕”。呕与吐常常一同出现,故合称为呕吐,呕吐既可以作为单独的疾病看待,也可以作为某种疾病所引起的症状来看,无论作为单独的脾系疾病还是因为其他疾病影响脾胃运化,胃气升降而产生的症状,都是影响小儿身体健康、生长发育的不良因素,因此对于呕吐的相关文献的研究与考据,对于增强对该疾病认识,发现新的治疗方法,以及提高生活质量是非常必要的。现代中西医对于呕吐的研究相对于其他消化系统疾病来说内容偏少,部分版本的儿科教材中并未将呕吐作为单独的疾病列出,而是仅作为一种症状,究其原因应为引起呕吐的原因较多,在小儿急性呕吐中,较为常见的呕吐原因为急性胃炎和消化不良,一般治疗思路为根据呕吐及其伴随症状来进行疾病的鉴别诊断,排除颅脑疾病、肠梗阻、尿毒症、肝胆疾病等严重病变后,西医多予促进胃蠕动与排空药物,中医则多用消食化积、和胃降逆的药物;中医在治疗小儿再发性呕吐上较有优势,辨其寒、热、虚、实,以及兼挟症状后,根据患儿情况来选择内治法与外治法,因人制宜,可取得较满意的疗效。本文将呕吐作为独立的脾系疾病来对待,采用临床文献学的方式,通过搜集整理与小儿呕吐相关的古代典籍,并使用中医学软件《中华医典》,以“呕”、“吐”为关键字,分别搜索典籍中对于小儿呕吐的相关论述语句,以此了解中国古代医家对于小儿呕吐如何审病求因,辩证施治,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为临床诊治该疾病提供详实的历史文献资料,有助于新的治疗方法的探索和发现。本文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首先概括总结了古代中医文献中,历朝历代儿科医家对于小儿呕吐证治认识的发展历程;第二部分收集整理了从东汉至民国时期较有代表性儿科学古籍及综合类医籍中的儿科学部分,按照年代顺序排序,以书为单位,总结了历代医家对于小儿呕吐的病因病机的认识,以及如何辩证分型;第三部分是运用统计学的方法,根据古籍中最常见的辩证分型,按照证候总结所整理的相关古代文献中治疗小儿呕吐的常用方药,使用Excel对于每类药物的使用频次与频率进行统计,并从中找出每种证候的高频用药,把握方药的发展脉络,可以扩宽临床上治疗小儿呕吐的用药思路;因为小儿这个群体的特殊性,其对于口服用药的配合度不佳,故需探求历代医家对于小儿易于接受的非口服治疗方式,推拿、按摩简便易行,易于为患儿接受,在止吐上也有较好的效果,故本文中亦总结了具有止吐功效的穴位,以及推拿按摩治疗的手法与复穴方,以及当代中医对于小儿呕吐的病因病机与辨证分型的认识、内治法与外治法上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