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开展我国广东、海南、台湾和印尼Baro等4个地理株埃及伊蚊对登革病毒易感性和遗传差异性研究,为掌握我国不同地理株埃及伊蚊在DF流行过程中的作用和在分子水平开展疫源地埃及伊蚊的检测及分类研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埃及伊蚊人工经口感染登革2型病毒,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其感染情况;用RAPD技术进行埃及伊蚊随机多态DNA分析,UPGMA对多态DNA进行聚类分析。结果:1.不同地理株埃及伊蚊对登革2型病毒易感性:(1)用鼠血病毒混悬液时,印尼Baro株对登革2型病毒的感染率与海南株、台湾株的感染率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与广东株的感染率无差异显著性(P>0.05)。随着鼠血病毒混悬液中病毒滴度的降低,各地理株埃及伊蚊对登革2型病毒的感染率均呈非常显著的下降趋势。当病毒滴度TCID50为2×103.5时,海南株埃及伊蚊不被感染。(2)鼠血病毒悬液的饱血雌蚊经口接种登革2型病毒的感染率与猪血病毒混悬液的感染率差异无显著性(x2=1.6320,P>0.05)。(3)不同地理株埃及伊蚊对鼠血病毒混悬液的饱血率(79.85%-86.70%)存在明显差异(x2=7.919,P<0.01),对猪血病毒混悬液的饱血率(44.83%-50.83%)无显著性差异(x2=2.586,P>0.05),各株埃及伊蚊对前者的饱血率明显较后者为高(Logistic回归检测P<0.0001)。2.不同地理株埃及伊蚊种群遗传差异:(1)选用的20个随机引物,有8个引物能同时扩增出所选样本的DNA片段且RAPD谱带清晰,同一引物同时对所选样本扩增出来的片段多少、大小均有差别。共获得113条RAPD片段,其中109条显示多态。单个引物扩增的片段数在6-15之间;多数扩增片段分子量大小在400bp—2000bp之间。(2)埃及伊蚊相同地理株不同个体之间的遗传距离(0.2212-0.2920)明显较不同不同地理株埃及伊蚊的遗传差异及对登革2型病毒易感性的研究地理株之间的遗传距离(0 .2920一0.5575)为小。用UPGMA法进行系统聚类分析,8只雌性埃及伊蚊可以归并为显著不同的4个组:海南株、台湾株、广东株和印尼Baro株,分别对应于样品来源的4个地区。4个地理株以广东株和印尼Baro株的遗传关系相对较近,海南株次之,台湾株属相对独立一支。结论:我国不同地理株埃及伊蚊对登革2型病毒易感性有明显差异,不同疫源地的埃及伊蚊的媒介效能有区别:RAPD技术对不同地理株埃及伊蚊具有良好的检测和分类效果,利用其进行DNA多态性分析,显示不同地理株埃及伊蚊群体间存在显著的遗传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