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是我国高发肿瘤,其发病率位居男性肿瘤患者的第一位、女性肿瘤患者的第二位。手术、放疗、化疗是NSCLC的传统治疗手段。近年来,随着对NSCLC发病机制研究的深入,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EGFR)信号通路在NSCLC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不断被认识。基于此发展起来的靶向EGFR信号通路的靶向治疗已应用于NSCLC的临床治疗。靶向治疗因其治疗效果好,副作用相对较小,已成为NSCLC的一种重要治疗手段。然而,患者接受一定时间的治疗后,几乎不可避免地出现耐药,而使治疗失效,病情进展。因此,寻找延缓、逆转靶向治疗耐药的方法是当前靶向治疗领域的一个重要问题。二甲双胍是目前广泛使用于II型糖尿病治疗的一种胰岛素增敏剂。近年来的研究发现,二甲双胍除对II型糖尿病的治疗作用外,在心血管疾病、多囊卵巢综合症及肿瘤的预防和治疗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二甲双胍与肿瘤的关系尤其受到重视。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二甲双胍可能具有抑制肿瘤增殖,改善肿瘤对化疗药物敏感性的作用。本实验用二甲双胍作用于人肺腺癌PC9、PC9/GR细胞,观察其对不同EGFR突变状态的肺腺癌细胞增殖抑制作用,及其对PC9/GR细胞吉非替尼敏感性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基础。第一章二甲双胍对肺腺癌PC9、PC9/GR细胞的增殖抑制、凋亡诱导作用研究目的:研究二甲双胍对人肺腺癌PC、PC9/GR细胞抑制增殖及诱导凋亡的效应研究方法:以不同浓度二甲双胍干预PC9、PC9/GR细胞,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情况,AnnexinV-FITC/PI双染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1.MTT比色法检测不同浓度二甲双胍作用于PC9,PC9/GR细胞,发现随着药物浓度的提高、作用时间的延长,药物对PC9、PC9/GR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逐渐增强。且二甲双胍对PC9的增殖抑制作用与对PC9/GR的增殖抑制作用无明显差异。2.不同浓度二甲双胍(1mmol/L、2mmol/L、4mmol/L、8mmol/L、10mmol/L)干预PC9/PC9/GR细胞48h后,PC9细胞凋亡率由9.59%升高至25.94%,PC9/GR细胞凋亡率由7.28%上升至23.93%。各浓度二甲双胍干预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体外实验证明,在一定浓度范围内,二甲双胍对人肺腺癌PC9、 PC9/GR细胞株具有抑制增殖作用,其作用具有浓度和时间依赖性。2、二甲双胍在体外可诱导PC9、PC9/GR发生凋亡,其作用具有浓度依赖性。第二章二甲双胍对肺腺癌PC9/GR细胞株吉非替尼敏感性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目的:研究二甲双胍对PC9/GR细胞吉非替尼敏感性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研究方法:以5μmmol/L吉非替尼联合不同浓度二甲双胍作用于PC9/GR细胞48小时,以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判断不同浓度二甲双胍对PC9/GR细胞吉非替尼敏感性的影响。流式细胞术分析二甲双胍、吉非替尼、二甲双胍+吉非替尼干预PC9/GR细胞后,细胞凋亡率的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AMPK、p-AMPK、m-TOR、p-mTOR等有关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1.MTT法检测发现,不同浓度二甲双胍与吉非替尼联用后,均能较单药吉非替尼更强地抑制细胞增殖。两药表现为协同作用,且较低剂量的二甲双胍的协同效应较强。2.流式细胞术检测发现,2mmol/L二甲双胍与5μmol/L吉非替尼联用,干预PC9/GR细胞48h后,可较单药吉非替尼导致更高比例的细胞凋亡,细胞凋亡率从22.29%上升至35.9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药的协同系数Q=1.094,表明两药在诱导PC9/GR细胞凋亡上具有相加作用。3.Western Blot法检测示2mmol/L二甲双胍干预PC9/GR细胞后,引起AMPK、p-AMPK、mTOR表达的上调,p-mTOR表达的下调。5μmol/L吉非替尼干预后,引起AMPK、p-AMPK、mTOR的下调,p-mTOR的上调。而两药联合作用干预PC9/GR细胞后,引起AMPK、 p-AMPK、mTOR表达上调,p-mTOR下调,其表达水平较单独用药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一定浓度范围内,二甲双胍具有增强PC9/GR细胞对吉非替尼敏感性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二甲双胍影响AMPK/mTOR通路的活性,进而诱导细胞凋亡增加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