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云南食用菌资源较为丰富,约有400余种,占我国食用菌资源的比例达到66.7%,居全国之首。食用菌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药用价值、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然而,人工条件下,绝大多数野生食用菌还未达到人工驯化扩繁的技术要求。而为满足市场需求,长期的传统采集方式对自然环境和资源已造成巨大威胁。因此,开展食用菌菌种分离、培养、优化及共生机制的研究成为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热点。本实验收集了云南市场上较为常见食用菌子实体,研究了三种培养基:PDA培养基、改良MMN培养基及实验室改良培养基对各种野生食用菌菌株的分离成功率;并以rDNA ITS序列基因作为标记基因,对分离物基因及相应子实体基因进行相应的分子鉴定;以一株分离鉴定的暗褐柄牛肝菌菌株KM21为代表菌株,进行菌丝体的优化培养实验,取得以下结果:1.对实验中分离的77株菌株采用组织分离法于PDA,改良MMN及实验室改良培养基平板上进行分离比较。改良MMN培养基可作为牛肝菌、奶浆菌、青头菌及大多数食用菌的优选分离培养基,改良培养基可作为鸡枞菌的优选分离培养基。2.对实验中可以继代培养的25株菌株进行分子鉴定,可分为20个单倍型,分子系统发育分析,可分为五个类群:第一类群为牛肝菌类群:第二类群为须腹菌类群;第三类群为福州侧耳及假褐云斑鹅膏类群;第四类群为鸡枞菌及烟色离褶菌类群;第五类群为青头菌及美味乳菇类群。3.以暗褐网柄牛肝KM21为代表菌株,对培养条件进行初步研究,发现碳源较其它营养物质对菌株菌丝体生长的影响最大,对该菌株菌丝体影响最大的各种营养素为:葡萄糖、酵母粉、VB-1、磷酸二氢钾。研究结果表明:组织分离培养法可作为食用菌分离培养的有效方法,改良MMN培养基可作为多数食用菌分离优选培养基。分子鉴定是进行食用菌分离物鉴定快速、准确、有效的方法,其中]-DNA ITS序列标记基因是不同物种的系统发育、进化和分类研究及菌种鉴定的较好的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