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的临床病理特性及影响预后因素,加深对GIST的认识,提高GIST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收集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二院2003年2月~2009年2月接受手术治疗并经病理证实的51具有完整临床病理资料的GIST病例。回顾性分析病例的临床表现、病理特征、影像学检查(CT、内镜、内镜下超声等)及治疗方式。选择多个可能对GIST预后产生影响的临床和病理指标进行分析,获取影响GIST预后的独立因素。生存率采用Kaplan-Meier方法计算,单因素分析采用Log rank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仅统计单因素有意义变量进入最终Cox模型分析。p<0.05被认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51例GIST均进行外科手术治疗。CT和内镜检查分别有94.3%和77.1%的比例能发现肿瘤。免疫组织化学检查CD117阳性表达率为94.1%(48/51),CD34为41.2%(21/51)。随访47例,失访4例。随访时间2月~70月(中位随访时间25月),存活36例,死亡11例。12例患者术后出现肿瘤复发或转移,11例因转移或局部复发死亡。GIST的三年生存率是67%。单因素分析表明性别、肿瘤大小、核分裂像计数、危险度分级、ki-67指数、肿瘤性坏死、肿瘤是否完整切除与预后有关,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肿瘤大小、核分裂像计数及肿瘤是否完整切除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GIST缺乏特征性临床表现,术前确诊率低,CT、内镜及内镜下超声检查是最有意义的检查方法。CT检查对判断GIST的起源、大小、邻近结构的侵犯、远处转移具有优势,对指导手术有重要意义,还可以发现内镜无法检查到的小肠间质瘤。GIST的最终诊断必须病理检查才能做出,CD117阳性是GIST诊断的金标准,结合CD34、SMA、S-100等免疫标记物可以提高GIST的病理诊断准确率。肿瘤大小、核分裂计数和是否完整切除是影响其预后的独立因素。同时性别、肿瘤部位、ki-67指数、肿瘤性坏死对其预后的预测有一定的意义。目前,GIST的治疗以完整手术切除为首选,对于无法手术切除或存在远处转移的可以行手术分子靶向治疗,部分无法手术切除的患者行分子靶向治疗后肿瘤缩小,可再次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