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中国商业银行发展迅速,资产规模不断膨胀,银行业的利润也大大高于实体企业,但是商业银行目前的高利润是在中国特殊的金融环境下形成的,随着金融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和中国金融市场改革的发展,中国商业银行面临的竞争必将不断加剧。2013年7月人民银行取消金融机构贷款利率0.7倍的下限将中国的利率市场化进程推向了新的台阶,民营银行的蠢蠢欲动,互联网金融的风靡,无不给仍以传统存贷利差为主要利润来源的中国商业银行敲响了警钟。目前中国商业银行利润主要由利息净收入和非利息收入两大部分组成,利息净收入主要包括客户存贷款息差收入、存放中央银行和同业利息收入及投资利息收入,这部分收入主要来自于商业银行的传统业务;而非利息收入则包括手续费和佣金净收入、投资收益、汇兑损益、公用价值变动损益和其他营业收入,收入来源为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创新业务等其他业务。虽说近年来金融市场的变化、商业银行竞争的加剧以及客户需求的多样化促使中国商业银行业务多样化的趋势有所加强,但是通过对比分析发现,中国商业银行收入结构中非利息收入占比仍比较低,与发达经济体国家商业银行高达50%的水平差距还很大,而且目前中国商业银行的非利息收入业务发展呈现出量多而质低、产品趋同、创新能力低、手续费和佣金净收入占比过高等特点,非利息收入发展的整体层次还很低,对中国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提高影响有限。非利息收入业务与利息收入业务相比,在银行资金占用、收益以及成本方面都有自身的特点,由于其业务范围广,对商业银行风险影响机制也不同于利息收入业务而更具复杂性。要使非利息收入真正成为商业银行盈利结构转型中的突破点,非利息收入业务的发展必须要能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提高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因此结合中国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业务发展现状,研究非利息收入发展对商业银行经营绩效和风险的影响以及其形成机制对改善中国商业银行多元化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为了得出更符合中国商业银行实情的结论,本文采取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考虑到部分银行数据的缺失和难获取性,本文选取中国16家上市商业银行作为研究对象,包括5家国有商业银行、8家股份制商业银行以及3家城市商业银行,首先以各商业银行财务报表为基础,分析了中国商业银行收入结构的现状,并且将重点放在中国商业银行的非利息收入上,通过国内外对比分析发现中国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占比较低,非利息收入业务范围过窄且过多的集中于手续费和佣金业务等附加值低的劳动密集型业务上,各银行间产品复制度较高,缺乏创新性。由于农业银行2005-2007年部分重要数据缺失,实证阶段暂时不考虑农业银行,选取15家上市商业银行2005-2008年的财务数据作为分析样本,本文的研究重点为收入多元化对商业银行经营绩效和风险的影响,因此被解释变量包括经营绩效指标和风险指标,文章选取总资产收益率(ROA)作为衡量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指标,ROA体现了商业银行运用资产的能力,其值越高代表商业银行经营越有效率,同时选取总资产收益率的标准差(SDROA)和不良贷款率(NPL)作为衡量商业银行经营风险的指标,SDROA衡量了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波动性,值越小代表商业银行盈利越稳定,经营风险越小,而NPL衡量商业银行贷款质量的高低,值越低,商业银行风险越小,由于商业银行的非利息收入业务对传统信贷业务在资金占用等方面具有一定的替代作用,因此对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具有一定影响。解释变量为非利息收入占比(NII),其值越高,代表商业银行收入多元化程度越高,控制变量包括银行资产规模、股东权益比率等。为了进行对比分析,本文在对整体样本进行回归分析之后,还将样本银行分为国有银行和股份制及城商行两部分进行回归分析。
虽然关于收入多元化对商业银行经营绩效和风险研究的文献比较多,但基本都是以实证分析结尾,并没有对实证分析的结果进行深刻的原因剖析,本文在借鉴以前学者研究方法的基础上,综合选取研究变量,力争使实证分析更符合实际,并且结合实证分析结果,从非利息收入业务成本角度考虑,分析了非利息收入对商业银行经营绩效影响不显著的原因;从资产组合理论出发,对营业收入增长波动进行分解,深刻分析了非利息收入增长对商业银行风险分散影响不显著的原因,这是本文最大的创新之处。
本文的不足之处首先体现在数据选取上,由于数据的缺失和难获取性,本文在实证分析阶段只选取了中国15家上市商业银行的样本数据,并且时间区间也只有8年,整体来说样本不足,这对实证结果会有一定影响;其次,在实证变量的选取上,经营绩效和风险衡量指标选取比较单一,模型解释变量的选取主要从银行内部财务数据出发,而暂时忽略了宏观变量等其他因素,对实证结果的稳健性有一定的影响。
本文的结构如下:
第一章为导论部分。该部分包含文章的选题背景、选题意义、文献综述以及本文的思路和结构。
第二章为商业银行收入多元化的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首先对本文所指的商业银行收入多元化的含义进行了界定,对商业银行收入构成进行了细分,从成本、收益以及风险角度对利息净收入和非利息收入进行了对比分析,并从资产组合理论、协同效应理论以及金融创新理论的角度对商业银行多元化发展的理论基础进行综述。
第三章为中国商业银行收入结构多元化发展历程、动因以及模式分析。从改革开放至今,根据监管法规和商业银行业务范围变化,分三个阶段介绍了商业银行收入结构发展历程,然后从内外部因素分析了商业银行多元化发展的动因,最后介绍了中国商业银行多元化发展的两种途径。
第四章为收入结构现状分析。基于商业银行的财务数据,介绍了中国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占比与利息净收入占比的发展变化情况,着重分析了中国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的特点,并通过国内外商业银行对比分析,指出中国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业务发展的不足。
第五章为本文的实证部分,通过选取15家上市商业银行2005-2012年的财务数据,运用Eviews6.0进行总体和分组实证分析后得出以下结论:
非利息收入对中国国有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提高有显著影响,但是这种影响比较小,而对股份制及城商行经营绩效改善的影响则不显著,因此整体上来说,中国上市商业银行收入多元化对其经营绩效提高没有显著影响,一方面是因为中国上市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占比仍较低,另一方面是因为中国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业务开展中成本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
无论从整体回归还是分组回归的结果来看,非利息收入发展对中国上市商业银行经营风险均没有显著性影响。从资产收益率增长波动分解结果来看,中国上市商业银行资产收益率波动下降主要是由于利息净收入增长逐渐稳定所造成,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中国商业银行利息净收入增长受到利率市场化及市场竞争等因素的影响,增长趋于放缓。此外中国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与利息净收入高度相关,说明中国上市商业银行目前很多非利息收入业务的开展依托于传统业务。而以不良贷款率衡量的风险来看,虽然非利息收入的提高对不良贷款率的影响为负,但是这种影响并不显著,说明中国上市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业务对传统业务的替代程度并不高,非利息收入业务还有待进一步发展。
第六章为结尾部分。结合实证研究结果和中国金融市场发展现状,从政策改善、金融市场发展以及商业银行自身创新等方面为中国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业务的发展提出一些政策借鉴和启示。
总之,本文主要是对收入多元化对中国上市商业银行经营绩效和风险的影响进行了尝试性的分析,目的是能够将前人研究成果与本人理论知识学习心得和实地调研感悟有机结合。但是鉴于自身知识的浅薄和工作经验的欠缺,文中肯定存在许多的不足和片面之处,敬请专家学者们给予批评指正,本人将在以后的工作中继续学习、继续探索。
为了得出更符合中国商业银行实情的结论,本文采取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考虑到部分银行数据的缺失和难获取性,本文选取中国16家上市商业银行作为研究对象,包括5家国有商业银行、8家股份制商业银行以及3家城市商业银行,首先以各商业银行财务报表为基础,分析了中国商业银行收入结构的现状,并且将重点放在中国商业银行的非利息收入上,通过国内外对比分析发现中国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占比较低,非利息收入业务范围过窄且过多的集中于手续费和佣金业务等附加值低的劳动密集型业务上,各银行间产品复制度较高,缺乏创新性。由于农业银行2005-2007年部分重要数据缺失,实证阶段暂时不考虑农业银行,选取15家上市商业银行2005-2008年的财务数据作为分析样本,本文的研究重点为收入多元化对商业银行经营绩效和风险的影响,因此被解释变量包括经营绩效指标和风险指标,文章选取总资产收益率(ROA)作为衡量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指标,ROA体现了商业银行运用资产的能力,其值越高代表商业银行经营越有效率,同时选取总资产收益率的标准差(SDROA)和不良贷款率(NPL)作为衡量商业银行经营风险的指标,SDROA衡量了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波动性,值越小代表商业银行盈利越稳定,经营风险越小,而NPL衡量商业银行贷款质量的高低,值越低,商业银行风险越小,由于商业银行的非利息收入业务对传统信贷业务在资金占用等方面具有一定的替代作用,因此对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具有一定影响。解释变量为非利息收入占比(NII),其值越高,代表商业银行收入多元化程度越高,控制变量包括银行资产规模、股东权益比率等。为了进行对比分析,本文在对整体样本进行回归分析之后,还将样本银行分为国有银行和股份制及城商行两部分进行回归分析。
虽然关于收入多元化对商业银行经营绩效和风险研究的文献比较多,但基本都是以实证分析结尾,并没有对实证分析的结果进行深刻的原因剖析,本文在借鉴以前学者研究方法的基础上,综合选取研究变量,力争使实证分析更符合实际,并且结合实证分析结果,从非利息收入业务成本角度考虑,分析了非利息收入对商业银行经营绩效影响不显著的原因;从资产组合理论出发,对营业收入增长波动进行分解,深刻分析了非利息收入增长对商业银行风险分散影响不显著的原因,这是本文最大的创新之处。
本文的不足之处首先体现在数据选取上,由于数据的缺失和难获取性,本文在实证分析阶段只选取了中国15家上市商业银行的样本数据,并且时间区间也只有8年,整体来说样本不足,这对实证结果会有一定影响;其次,在实证变量的选取上,经营绩效和风险衡量指标选取比较单一,模型解释变量的选取主要从银行内部财务数据出发,而暂时忽略了宏观变量等其他因素,对实证结果的稳健性有一定的影响。
本文的结构如下:
第一章为导论部分。该部分包含文章的选题背景、选题意义、文献综述以及本文的思路和结构。
第二章为商业银行收入多元化的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首先对本文所指的商业银行收入多元化的含义进行了界定,对商业银行收入构成进行了细分,从成本、收益以及风险角度对利息净收入和非利息收入进行了对比分析,并从资产组合理论、协同效应理论以及金融创新理论的角度对商业银行多元化发展的理论基础进行综述。
第三章为中国商业银行收入结构多元化发展历程、动因以及模式分析。从改革开放至今,根据监管法规和商业银行业务范围变化,分三个阶段介绍了商业银行收入结构发展历程,然后从内外部因素分析了商业银行多元化发展的动因,最后介绍了中国商业银行多元化发展的两种途径。
第四章为收入结构现状分析。基于商业银行的财务数据,介绍了中国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占比与利息净收入占比的发展变化情况,着重分析了中国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的特点,并通过国内外商业银行对比分析,指出中国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业务发展的不足。
第五章为本文的实证部分,通过选取15家上市商业银行2005-2012年的财务数据,运用Eviews6.0进行总体和分组实证分析后得出以下结论:
非利息收入对中国国有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提高有显著影响,但是这种影响比较小,而对股份制及城商行经营绩效改善的影响则不显著,因此整体上来说,中国上市商业银行收入多元化对其经营绩效提高没有显著影响,一方面是因为中国上市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占比仍较低,另一方面是因为中国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业务开展中成本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
无论从整体回归还是分组回归的结果来看,非利息收入发展对中国上市商业银行经营风险均没有显著性影响。从资产收益率增长波动分解结果来看,中国上市商业银行资产收益率波动下降主要是由于利息净收入增长逐渐稳定所造成,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中国商业银行利息净收入增长受到利率市场化及市场竞争等因素的影响,增长趋于放缓。此外中国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与利息净收入高度相关,说明中国上市商业银行目前很多非利息收入业务的开展依托于传统业务。而以不良贷款率衡量的风险来看,虽然非利息收入的提高对不良贷款率的影响为负,但是这种影响并不显著,说明中国上市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业务对传统业务的替代程度并不高,非利息收入业务还有待进一步发展。
第六章为结尾部分。结合实证研究结果和中国金融市场发展现状,从政策改善、金融市场发展以及商业银行自身创新等方面为中国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业务的发展提出一些政策借鉴和启示。
总之,本文主要是对收入多元化对中国上市商业银行经营绩效和风险的影响进行了尝试性的分析,目的是能够将前人研究成果与本人理论知识学习心得和实地调研感悟有机结合。但是鉴于自身知识的浅薄和工作经验的欠缺,文中肯定存在许多的不足和片面之处,敬请专家学者们给予批评指正,本人将在以后的工作中继续学习、继续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