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平衡针配合普通体针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肩周炎患者用PEMS3.1统计软件产生随机数字,并制成RP随机分配卡,按1:1:1的比例,随机分为3组,平衡针配合普通体针组(A组)、体针组(B组)及平衡针组(C组),每组30例。三组在基础治疗条件相同的情况下,A组治疗主穴:患侧的肩髃、肩贞、肩髎、肩前、阿是穴、健侧的肩痛穴;配穴:手阳明经证者,配合谷;手太阳经证者,配后溪;手少阳经证者,配外关;外邪内侵者,配合谷、风池;气滞血瘀者,配内关、膈俞;气血虚弱者,配足三里、气海。B组取穴与A组体针相同。C组主穴:健侧的肩痛穴。各治疗均由针灸专业医师负责实施操作,在试验开始之前对操作人员统一操作规范。每天1次,遇星期日休息1天,15次为1个疗程。1疗程后统计疗效。根据疗效评定标准,结合症状、体征等结果进行综合评估(由经过培训的专人负责相关资料的收集、记录、保存和分析,临床治疗操作者不参与此项工作)。评估治疗前与治疗后痊愈及好转的受试者百分率,并进行组间比较。三组治疗前以及治疗后1个疗程由非研究者按疼痛评价、关节活动范围测量及ADL进行评分并绘制成表格。将收集的有关资料全部输入计算机,同时设置录入质控的程序,确保数据录入的质量。准确录入的数据,用SPSS软件(版本13·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组间及组内分别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及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等级资料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分析。结果1.A、B、C三组治疗肩周炎总有效率分别为86.67%、70.00%、76.67%,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A组有效率优于B、C两组(P<0.05),而B、C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A、B、C三组治疗前疼痛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三组治疗后均能显著提高疼痛积分(P<0.01),其中A组优于B、C两组(P<0.01),而B、C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A、B、C三组治疗前肩关节功能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三组治疗后均能显著提高肩关节功能分级(P<0.01),其中A组优于B、C组(P<0.01),而B、C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A、B、C三组治疗前日常生活能力评定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三组治疗后均能显著改善日常生活能力(P<0.01),其中A组优于B、C组(P<0.01),而B组优于C两(P<0.05)。结论肩周炎以功能障碍为主,采用平衡针配合普通体针治疗可以有更为有效的缓解肩关节疼痛、改善肩关节活动和日常生活能力,其效果明显优于单用普通体针法或平衡针法,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