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李斯特菌属是一类革兰氏阳性无芽孢短杆菌,目前已报道的有17个种,其中仅单增李斯特菌和伊氏李斯特菌有致病性。单增李斯特菌作为食源性李斯特菌病的主要病原菌被广泛关注和深入研究。该菌来源广泛,可存在于各种环境和食品中,表明该菌能够适应多种生态微环境。感染单增李斯特菌后,免疫力正常人群仅出现轻微胃肠炎,多为自限性;免疫力低下人群则表现为严重的侵袭性感染,如脑膜炎、败血症以及孕妇流产。李斯特菌病发病率不高,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李斯特菌属是一类革兰氏阳性无芽孢短杆菌,目前已报道的有17个种,其中仅单增李斯特菌和伊氏李斯特菌有致病性。单增李斯特菌作为食源性李斯特菌病的主要病原菌被广泛关注和深入研究。该菌来源广泛,可存在于各种环境和食品中,表明该菌能够适应多种生态微环境。感染单增李斯特菌后,免疫力正常人群仅出现轻微胃肠炎,多为自限性;免疫力低下人群则表现为严重的侵袭性感染,如脑膜炎、败血症以及孕妇流产。李斯特菌病发病率不高,但具有较高的病死率。由单增李斯特菌引起的李斯特菌病暴发均与食品污染相关,被污染食品的大量召回和病人的疾病负担,不仅对公共卫生和人群健康造成危害,对经济也产生严重不良影响。西方发达国家在上世纪已建立了针对李斯特菌病和单增李斯特菌食品污染监测体系,具有较为完善的分子流行病学数据。单增李斯特菌分为四大家系,家系Ⅰ包含血清型1/2b、3b、7、4b、4d和4e菌株;家系Ⅱ包含血清型1/2a、3a、1/2c和3c菌株;家系Ⅲ和家系Ⅳ包含血清型4a和4c菌株。绝大多数的单增李斯特菌属于家系Ⅰ或者家系Ⅱ,大量流行病学数据表明家系Ⅰ菌株与散发或暴发李斯特菌病具有较强的相关性,而绝大多数从食品或者食品生产环境中分离的菌株则属于家系Ⅱ菌株。家系Ⅲ和家系Ⅳ菌株较为少见,且多分离自反刍类动物。国内仅有李斯特菌病的病例报道,对病人来源的单增李斯特菌未见系统性分型分析,本研究对来自4省市28株单增李斯特菌临床分离株进行分子特征分析,发现1/2b为国内散发李斯特菌病的主要血清型,ST87型和ST3型(两者均为血清型1/2b)为主要序列型。有关各种食品以及食品生产加工及出售环境中李斯特菌的流行状况已被大量国内外研究人员报道,然而对人类活动较少的自然环境中李斯特菌的存在状况知之甚少。为了解李斯特菌在自然环境中的分布,本研究以野生鼠类为研究对象,在5省市采集341份鼠肠道标本进行李斯特菌的分离鉴定,并对所有分离株进行16种抗生素敏感性检测,同时对单增李斯特菌进行分子分型。结果显示自然环境中鼠类的李斯特菌携带率较低(9.97%),但存在对一种或多种抗生素耐药的菌株,ST87型单增李斯特菌为主要序列型。依据临床病人来源和自然环境来源的单增李斯特菌分型结果,并结合前期食品来源菌株的分型结果,本研究将针对主要流行型别——ST87型,从基因组水平探寻其成为流行亚群(subgroup)的可能原因。研究选择跨度15年,来自10个省市地区,7种不同来源的71株ST87型单增李斯特菌进行全基因组比较分析。结果显示ST87型单增李斯特菌具有高度稳定的核心基因组骨架结构,主要变异区存在于可移动基因元件上。研究发现ST87型单增李斯特菌基因组中至少存在7个前噬菌体插入位点,可以插入不同的前噬菌体。71株ST87型菌株中有23株携带同一种质粒,大小约为90Kb,该质粒中含有重金属耐受相关基因和一对毒素-抗毒素系统,这些基因很可能赋予了 ST87型菌株更强的环境适应能力。所有临床分离株不携带质粒。所有ST87型单增李斯特菌均含LIPI-4毒力岛,该岛有利于细菌突破血脑屏障或胎盘屏障,增强侵袭感染能力。core-pan分析共发现ST87型单增李斯特菌具有2677个共有基因(core genes)和3687个泛基因(pangenes)。基于核心基因组SNPs构建的系统发生树将ST87型菌株划分为11个簇,部分菌株因为分类上有较高的不确定性不包含在这11个簇内。有的簇内菌株来源于同一个地区,有的簇涵盖多个地区的菌株。病人菌株散在分布于不同簇或分支上,但四川同一个母婴垂直感染病例的4株菌聚集在同一簇内。研究发现一个属于ST87型菌株特有的基因簇,该基因簇包含限制性-甲基化修饰系统。构建的甲基化酶缺失株、整个基因簇缺失株以及野生株在LB培养基25℃对数生长期的转录组两两比较发现,甲基化酶缺失株多个代谢基因表达出现上调或者下调,而整个基因簇缺失株使菌株恢复到野生株状态,提示R-M系统平衡被破坏,细菌将处于应激状态。本研究尚未发现特有基因簇对细菌的其它影响,但其特异性可为ST87型单增李斯特菌的快速检测提供了分子靶标。
其他文献
目的:探究舒郁胶囊在大鼠大脑组织中的化学成分分布及对海马神经元原代细胞5-羟色氨3受体(5-HT3R)功能的影响。方法:正常大鼠灌胃给予舒郁胶囊内容物后,取大鼠海马、额叶、纹状体、下丘脑、小脑和脑干组织,采用HPLC-ESI-MSn法检测上述大脑核团中的化学成分;复制大鼠抑郁情绪模型,灌胃舒郁胶囊内容物并提取大鼠含药血清,利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经各组灭活血清干预后的海马神经元原
多模态视角下的初中英语词汇教学,应坚持以生为本,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探索英语词汇多模态学习的规律,发展英语综合运用能力,达到拓展学习范畴和加深知识深度的多模态教学目标。初中英语词汇教学中多模态资源和方式的具体选择、应用以及利用多模态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重点。
在纪念"五四"运动96周年之际,第二季全国"最美青工"评选揭晓,山西省共有3名青工当选,均为省属企业一线青工。他们是:山西焦煤西山煤电集团公司杜儿坪矿三采区采煤工程师李茂林、大同煤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塔山煤矿工程师段宏飞、山西阳光发电有限责任公司热控车间计算机班技术员毕冠华。活动启动后,山西省国资委团委累计向共青团山西省委推荐青工近20人,同时,部分青工借助社会化渠道参选,最终共有8人
目的:观察鸡血藤总黄酮的抗抑郁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KM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鸡血藤总黄酮高、中、低剂量组(1、0.5、0.25g·kg-1),灌胃给予相应剂量药物,连续给药12d,末次给药1h后记录小鼠强迫游泳不动时间和悬尾不动时间。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氟西汀组(5mg·kg-1)、鸡血藤总黄酮高、低剂量组(1、0.25g·kg-1),每天随机给予两种不同的刺激,诱导慢性不可预
目的:本研究旨在分析中国18岁及以上成年居民代谢综合征患病率变化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探索膳食摄入特征与代谢综合征的关联。方法:数据来自2010-201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和2015年中国成人慢性病与营养监测两个具有全国代表性的横断面调查。代谢综合征的诊断采用美国国家胆固醇教育计划成人治疗方案第三次报告(NCEP-ATP-Ⅲ)标准。本研究选择18岁及以上人群,从四个部分分别探讨代谢综合征患病
猪被认为是流感病毒的基因混合器,人流感和禽流感病毒都可以感染猪,并可在猪中发生基因重配产生新病毒。欧亚类禽H1N1猪流感病毒(Eurasian avian-like H1N1 swine influenza viruses,EA H1N1 SIVs)于 1979 年 1 月首次在欧洲发现,随后逐渐在欧洲和亚洲地区猪群中流行,同时EA H1N1 SIVs不断与其它在猪群中共同流行的流感病毒发生重配,
目的流感病毒造成季节性流行或大流行,给人类的公共卫生健康造成了威胁。干扰素诱导跨膜蛋白 3(Interferon-induced transmembrane protein 3,IFITM3)作为一种干扰素刺激因子,是一种重要的抗病毒因子,通过阻止病毒包膜与后期溶酶体或内体膜融合而抑制病毒的复制。也有研究发现流感病毒感染后,IFITM3在小鼠肺部CD8+T细胞和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
人呼吸道合胞病毒(Human 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hRSV)是婴幼儿和老年人发生严重呼吸道疾病的主要病因之一,据统计全球每年因hRSV感染产生的经济负担超过800亿美元。自上世纪50年代hRSV被发现以来,国内外科研人员对hRSV疫苗进行了大量的实验探索,至今仍然没有被批准上市的hRSV疫苗。与其他呼吸道病毒相比,hRSV自然感染不能产生持久免疫力,容易反复感染
霍乱弧菌是一种革兰阴性的水生弧菌。主要通过水和食物进行传播。感染人体后霍乱弧菌能够定殖于小肠粘膜上皮细胞,产毒型霍乱弧菌通过产生霍乱毒素导致人体产生严重腹泻、电解质平衡失调、代谢酸中毒等一系列临床症状。近年来,中国多次出现了由于聚餐食用甲鱼而导致的霍乱疫情(主要是由O139血清群霍乱引起),在公共卫生学领域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然而,目前为止,对这一公共卫生学事件的研究还仅限于流行病学调查、溯源分
脑膜炎奈瑟菌(Neisseria meningitidis,Nm)通常呈无症状携带状态,健康人群携带率为10%~20%,引起的侵袭性疾病包括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和菌血症。流脑在中国为法定报告传染病,是Ⅰ类疫苗覆盖的疾病,病死率高达10%~15%。荚膜多糖(Capsule Polysaccharide,CPS)是Nm重要的毒力因子、疫苗的主要成分,根据CPS结构可将Nm分为12个血清群。种群变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