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六盘齿突蟾(Scutiger liupanensis)是1985所发表的新物种,只分布在六盘山国家森林公园内及其周边区域。由于其分布区域面积狭小,种群数量稀少等原因,已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红色名录,以及宁夏回族自治区省级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名录,并定位为易危物种。目前,仅在森林公园内的五条溪流中发现其成体及数量较多的的蝌蚪,可以说明六盘齿突蟾在森林公园内有稳定的种群分布。而对于其种群分布范围,种群动态及栖息地选择则需要进一步调查研究,以达到有效保护这一珍稀两栖类的目的,并且对于宁夏六盘山地区的环境监测具有重要意义。本论文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六盘山国家森林公园内完成,主要探讨了六盘齿突蟾种群特征、栖息地特征以及生物学等相关方面的内容。通过样带法和卵团法,对六盘齿突蟾种群分布、种群数量及种群动态进行调查;通过对六盘齿突蟾栖息地9种生境因子的调查与分析,了解其生境选择的偏好。第一部分主要研究生物学特征,六盘齿突蟾仅分布于六盘山国家森林公园内海拔1900m以上的高山溪流中;4月中下旬至6月是其繁殖期,其中4月中下旬至5月初为繁殖高峰期;在完成抱对繁殖以后,其会把卵产在溪流中的石头底面;六盘齿突蟾蝌蚪唇齿式为:Ⅰ:6—6/Ⅰ:5—5或Ⅰ:5—1/Ⅴ:6—6,需要3年时间才能完成变态发育。第二部分研究种群数量和动态,六盘齿突蟾是分布在高海拔溪流及低水温中的物种。10月中下旬温度逐渐降低,开始进入冬眠期,次年的4月中下旬,随着温度的升高,陆续出蛰,进入繁殖期。4月中下旬至5月初为繁殖高峰期,白天成体藏匿在溪流中石头下或周围茂密的草甸中。根据调查估算,在森林公园内六盘齿突蟾种群数量约为5236只左右,种群数量呈现出逐年下降趋势,需要立即采取行之有效的保护措施。第三部分研究春季繁殖栖息地选择,六盘齿突蟾是高海拔物种,平均海拔为2058.8m,平均水温为5.66℃,平均气温为11.42℃,水温和气温都维持在较低的水平。高海拔地区受小气候影响程度更高,平均湿度为47.64%,植被覆盖率超过80%,溪水呈弱酸性,海拔越高,酸性会逐渐升高。对纪录的9项生境因子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调查区域内海拔、湿度、水流速度、p H、水温、植被盖度的权系数绝对值大于0.7,是六盘齿突蟾生境选择的主要因子,说明在繁殖期对水体的依赖比较明显。第四部分研究冬季越冬栖息地的选择,六盘齿突蟾越冬期分布的海拔范围与春季相比有所降低,平均水温为1.85℃,平均气温为6.32℃,由于每年的9月和10月是当地的雨季,溪流的宽度、水深及流速明显增加,湿度较也显著增加。越冬期六盘齿突蟾成体藏匿在溪流浅水区的石头底下此时栖息的溪流,水的p H多为偏酸性。对纪录的9项生境因子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调查区域内海拔、湿度、水流速度、水深的权系数绝对值大于0.7,是六盘齿突蟾生境选择的主要因子,说明在越冬期对水体的依赖程度并未明显降低。最后对六盘齿突蟾受威胁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保护建议。介于六盘齿突蟾分布范围狭小,种群数量稀少,在我国乃至全世界两栖动物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地位,受威胁程度高,建议提高六盘齿突蟾的保护级别,对该物种加强保护。建议森林公园在进行旅游开发的同时,尽量做到减少对六盘齿突蟾栖息地的破坏,尤其在其繁殖期尽量避免人为干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