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的数据挖掘技术,总结并挖掘马凤琴教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伴癌前期病变的用药经验及核心处方,促进名中医治疗经验的传承及发展,并为中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伴癌前病变的临床及科研提供辨证思路及指导。方法:收集2016年6月~2018年6月保定市第一中医院马主任名医工作室就诊的慢性萎缩性胃炎伴癌前病变患者336例,其中男性为186例,女性为150例,平均年龄48岁,采集患者就诊时的基本情况和处方,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软件,利用该软件内置的关联规则分析、改进互信息法、熵聚类等数据分析挖掘方法,分析和总结马凤琴主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伴癌前病变的辨病辨证思路、组方规律和用药特点。结果:1.性别及饮酒史的年龄分布统计:在所收集的336例病例中,女性占150人(44%),男性占186人(55%)。年龄在46-55岁的患者比例最多。其中有饮酒史的为222例,占总人数的66%,46-55岁的为122例(85%)占比最大。2.症状及证型频次统计:常见48种症状出现频次由高至低依次为嗳气、胃胀、胃痛、大便规律改变、反酸、烧心、口干、口苦、睡眠规律改变;根据中医证型分类,肝胃郁热证最多,其次为胃络瘀阻证。3.中药相关结果统计:将处方中药归经分类显示:肝、脾、胃经的频次最高;处方中药进行四气统计结果示:温性药物和寒性药物使用频次较高,两者比例分别为43%,33%;处方中药进行五味统计结果显示:苦味药物和甘味药物使用频次较高,两者比例分别为35%,27%;处方中药共计222味,其中出现频次高于60次的有37味,排在前19的中药由高至低依次为陈皮、厚朴、海螵蛸、瓦楞子、黄连、鸡内金、香附、白术、枳实、麦芽、白及、三七、玫瑰花、甘草、玉米须、党参、血竭、槟郎、乌药;将222味中药按功效进行分类:共计使用16类中药,其中排在前5的药类由高至低依次是清热药、补虚药、理气药、解表药、活血化瘀药。4.处方相关结果统计:经软件中的关联规则分析显示在支持度为70%,置信度为0.95的情况下,处方核心中药有13味,药对有25组;并得到3-5味核心组合;新处方5首。5.不同证型药物统计:将肝胃郁热型、胃络瘀阻型、脾胃湿热型、脾虚弱型、胃阴不足型重新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分别得出10对(肝胃郁热型),7对(胃络瘀阻型),10对(脾胃湿热型),12对(脾胃虚弱型),8对(胃阴不足型)核心药对。结论:马凤琴教授治疗胃癌前病变总体以扶正气为基础,兼以驱邪为指导思想;以脏腑辨证为主,重在调理肝、脾、胃。病机为脾虚、肝郁、湿热血瘀,治疗以健脾理气,疏肝清热化瘀为治疗原则;以分阶段论治为核心点。根据病人具体情况,分阶段论治,早期以抗炎驱邪为主,后期以扶正驱邪为主。临证用药严谨且灵活,为临床治疗胃癌前病变提供进一步的指导作用,并为名医经验的传承提供了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