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几年来,公允价值(fair value,简称FV)一直是国际会计界的一个热点和难点问题。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B)、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等机构都对公允价值进行了积极的研究。上世纪90年代以来,从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和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的努力方向和财务会计的发展动向看,准则制定机构不仅禅精竭虑,力求全面彻底地对金融工具采用公允价值计量,而且在其他项目的准则上也体现着历史成本计量向公允价值计量的变迁。与此同时,准则制定机构致力于寻求实现公允价值计量一致性。自1997年公允价值在我国具体会计准则中首次出现以来,公允价值也成为了在我国备受瞩目的一个会计问题。然而,与西方发达国家对公允价值的研究和应用都开展得如火如荼相比,我国目前的研究还主要限于学术界,对国外理论的介绍多,对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很少。因此,公允价值的应用一波三折就在所难免。2006年2月我国新会计准则再次启用公允价值,且扩大了公允价值的范围。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和会计国际协调的发展,公允价值在我国的广泛运用将无法回避。如何充分利用国际研究成果,指导和评价公允价值在我国的研究和应用,是本文的研究意义所在。本文综合运用了归纳总结和对比分析法,对公允价值基础理论、公允价值难点问题和公允价值的市场条件进行了深入的理论探讨。公允价值符合现代会计会计目标——决策有用观的要求,符合经济收益的概念,符合未来会计确认的理论,符合净盈余理论。公允价值对市场条件要求并不高,公允价值并非只有在活跃市场上才可获取,它是一种基于市场信息的评估。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及公允价值计量技术上的突破为公允价值在我国应用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其次,对比分析了我国和国际上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应用现状,发现国际上趋向于用公允价值计量,而我国仍趋向于历史成本计量。最后,对我国应用公允价值提出了一些建议。应正确认识与公允价值相关的问题,目前我国还是应采取历史成本与公允价值两种计量模式共存的方式,积极建立国家级市场数据库,加强公允价值的理论研究,完善公允价值应用的外部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