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 急性心力衰竭是指心力衰竭急性发作和(或)加重的一种临床综合征,可表现为急性新发或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失代偿。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病的终末阶段。严重的心力衰竭常伴肾脏低灌注,可诱发肾衰竭,而肾衰竭也会引起心力衰竭,两者此种互为因果的关系临床上称为心肾综合征。肾功能不全也是影响心力衰竭预后的重要因素。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人口老龄化程度日益加重,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冠心病、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不断升高,随着医疗水平的进步,这类患者存活率得到大幅提高,导致绝大多数心血管疾病的归宿—心力衰竭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心力衰竭的5年生存率仅为50%左右,与恶性肿瘤相当,因此心力衰竭被称为“21世纪心血管病的最后战场和未攻克的堡垒”。尽管新型药物如伊伐布雷定、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等的不断研发,一定程度上能够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但由于药物自身的局限性、病人的个体化差异等原因,心力衰竭的死亡率仍居高不下,正因如此,我们尝试着另辟蹊径。中医是我国的传统医学,其实自古以来中医药研究在心衰的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参麦注射液主要成分为人参和麦冬,研究发现人参和麦冬能够改善循环,对机体有保护作用。本研究旨在探讨应用抗心力衰竭基础治疗上,联用参麦注射液对急性心力衰竭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的临床疗效,为心力衰竭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目的 研究参麦注射液治疗急性心力衰竭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和探讨参麦注射液对急性心力衰竭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心功能、肾功能及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6年12月至2017年10月期间入住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的急性心力衰竭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123例为研究对象,随机进入参麦组(n=63)和对照组(n=60)。所有患者均卧床休息,低盐低脂饮食,于入院12小时内评估心功能NYHA分级,两组均给予利尿剂、强心剂、硝酸酯类药等抗心力衰竭标准药物治疗。其中参麦组在基础用药上加用参麦注射液(其主要成分为红参和麦冬)50ml+5%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每天1次,连续用药2周。接受药物治疗前与2周后分别检测两组患者的血清炎症因子可溶性ST2受体(s ST2)、白介素-6(IL-6)、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10(IL-10)、及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NT-pro BNP)、胱抑素C(cystatin C)、肌钙蛋白(c Tn I、c Tn T)、左室射血分数(LVEF)、每搏输出量(SV)、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等相关指标,观察临床疗效,同时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1、治疗后两组患者NYHA分级均有所改善,参麦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两组结果有统计学差异(p=0.020)。2、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浆NT-pro BNP、c-Tn I、c Tn T、LVEDD均下降,参麦组下降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LVEF、SV则有所升高,参麦组的升高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3、对照组患者治疗后Cr与治疗前比较无明显变化[(110.8±26.19)vs(118.8±30.15)]μmol/L,(p>0.05);参麦组治疗后Cr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两组治疗后Cr比较,参麦组Cr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ysc下降(p<0.05),参麦组下降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4、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浆IL-6下降,参麦组下降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IL-10升高,参麦组的升高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s ST2与治疗前比较无明显变化:[(0.41±0.07)vs(0.44±0.09)]ng/ml,(p>0.05);参麦组治疗后s ST2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参麦组下降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治疗后hs-CRP与治疗前比较无明显变化:[(9.13±2.03)vs(10.24±4.67)]pg/ml(p>0.05)。参麦组治疗后hs-CRP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参麦组下降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1.参麦注射液能够改善急性心力衰竭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的心功能。2.参麦注射液能够改善急性心力衰竭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的肾功能。3.参麦注射液可通过降低体内促炎因子的水平,提高抗炎因子的水平,进而发挥抗心力衰竭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