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国际分工的深化和世界大市场的形成,国际贸易与投资在世界许多地方渗透,国际金融活动也在世界一些主要地区相对集中,这导致一批地区性和全球性国际金融中心的出现。1992年,上海提出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战略,并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逐步发展成为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国内金融中心。但是,上海目前的经济、金融发展水平与成熟的国际金融中心相比,仍然存在巨大的差距。本文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先考察部分成熟国际金融中心的演变过程、发展模式以及理论上的成因,并着重分析了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现状,然后通过比较分析上海同成熟国际金融中心城市以及上海同北京、深圳的相关条件和指标,详细探讨上海在建设国际金融中心过程中正面临的和可能碰到的障碍和制约因素,最后提出解决思路和战略对策。 从19世纪伦敦国际金融中心成立至今,国际金融市场经历着由集中到走向分散,又由分散趋向集中的过程。国际金融中心的产生与发展主要有两种模式——自然形成模式和国家建设模式。虽然不同的国际金融中心存在模式上的差异,但是它们具有一些共同的特征,也正是这些共性构成了它们发展和壮大的基础。另外从理论上分析,科学技术水平、经济发展水平、金融业供求因素、历史因素、城市因素以及地方政府公共政策因素都对现有国际金融中心成长产生了决定性的作用。 纵观国际金融市场的演变过程及其发展特点,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保持着高速经济增长,迫切需要一个以中国实体经济为支撑的国际金融中心。而上海作为目前国内经济、贸易、金融等方面发展最具潜力的城市,毋庸置疑应当成为这个国际金融中心的首选之地。同时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直接推动力应该是其金融业的发展壮大。目前,上海已基本形成了多样化的金融市场体系架构和全方位的金融发展格局,在各方面都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并被公认为国内金融业最发达的城市。但是比照成熟国际金融中心的要求,上海金融市场的运行现状及其重要金融行业的发展现状还显得很不完善、不成熟。而中国蓬勃发展的经济支撑、稳定的政治局面以及上海所具有的优势,又赋予了上海金融业难得的发展机遇。诚然,随着中国逐步兑现入世后有关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