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eart 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H-FABP)是一种小分子蛋白质(14~15 kDa),大量存在于心肌细胞浆中。近年有研究报道,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具有敏感度、特异度较高,检测时间窗早等优点。因此,对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的进一步研究将有助于早期评定心肌损害的程度,积极有效逆转血管病变,降低未来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本实验主要研究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与冠状动脉狭窄情况、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的关系。
方法:保定市第二中心医院心内科住院的AMI患者91例,男性62例,女性29例,年龄31~82岁,平均58.8±8.9岁。急性心肌梗塞诊断标准由美国心脏病学会(ACC)和美国心脏病协会(AHA)制定,本研究入选患者均参考上述标准,并排除(1)心肺复苏术或手术后2周内;(2)2周内合并脑梗塞或脑出血;(3)患者存在持续发热;(4)住院期间诊断恶性肿瘤患者;(5)在3周内因血栓性疾病进行抗凝或溶栓治疗;(6)患者患有严重的肝、肾功能不全。
所有急性心肌梗塞研究对象于发病6小时内抽取肘静脉血5ml,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双抗体夹心法测定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6小时抽取肘静脉血5ml,测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水平。并于发病10天内行冠脉造影检查,冠状动脉造影采用Judkinsn法,行多体位投照获取造影图像。由2名以上富有经验的医师根据冠状动脉累及支数、病变狭窄程度积分(Gensini积分)评估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积分越高,病变越重。所有研究对象入院后均详细记录其联系方式,建立随访调查表。出院后定期对患者作30天,3个月及6个月门诊或电话随访,观察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心血管事件包括:心绞痛再次发作(依据症状体征及发作时心电图),再发心肌梗死,靶血管重建(冠脉支架植入或旁路移植),心力衰竭(纽约心功能分级≥Ⅱ级)和心源性猝死。探讨H-FABP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的关系。
结果:
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Gensini积分的高低分为轻、中、重组,轻度组Gensini积分≤40,中度组Gensini积分在41~79之间,重度组Gensini积分≥80。
轻、中、重3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男/女)、吸烟、高血压、高血脂等方面均无显著差异。
三组血清H-FABP水平轻度组(57.51±12.04) ng/ml、中度组(86.65±18.09) ng/ml、重度组(106.07±20.64) ng/ml,三组之间相比较,任意两组之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
轻、中、重组血清CK-MB水平分别为(79.48±12.32) U/L、(81.16±22.41) U/L、(109.39±21.96) U/L。三组之间相比较,重度组CK-MB明显高于轻度组及中度组(P<0.05);但轻度组与中度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
轻、中、重组血清cTn(Ⅰ)水平分别为(0.450±0.146) ng/ml、(0.543±0.153) ng/ml、(0.842±0.205)ng/ml。三组之间相比较,任意两组之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
血清H-FABP水平与CK-MB水平呈正相关。
血清H-FABP水平与cTn(Ⅰ)水平呈正相关。
血清H-FABP水平与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重度组心血管事件发生例数明显高于轻度组及中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1.重度血管病变的AMI患者,血清H-FABP水平明显高于轻度及中度病变患者,且与CK-MB及cTn(Ⅰ)水平呈正相关,提示血清H-FABP对于早期诊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很有价值。
2.血清H-FABP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呈正相关,提示血清H-FABP有可能成为预测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有价值指标。
3.重度血管病变的AMI患者6个月内心血管事件发生明显升高,且其血清H-FABP水平亦明显升高,提示H-FABP可做为AMI患者心血管事件的预测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