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血压是脑卒中、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之一,目前的研究多主张对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综合干预。西药降压种类繁多,单种降压药治疗血压的达标率仍不理想,大多数高血压病人常需2-4种降压药物的联合治疗,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部分病人因对某些降压药存在禁忌症并无合适的降压方案可供选择,在对众多高血压病人的治疗研究后发现,西医降压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严重影响着高血压病人的生活质量,因此仍有众多的临床医生和病人在不断的寻求祖国传统医学在高血压方面的治疗。目的:本课题将回顾性研究近年发表的有关原发性高血压病防治的中医药文献,对文献中的临床病例资料进行总结,并对中医辨证、治则进行归纳、统计、分析,以优化中医诊疗方案,探讨常用方剂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为以中医辨证施治为主的原发性高血压病中医诊疗方案的建立提供临床证据。材料与方法:收集2007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中医医学核心期刊发表的有关原发性高血压病的中医临床研究文献及中医名家经验,参考“中医虚证辨证参考标准”、“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并剔除相对冷门中医辨证、治则及方剂执行方式文献,对符合研究标准的文献进行中医辨证、治则进行归纳,并用EXCEL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统计各中医各型证候、临床症状、舌苔舌象、脉诊数据的结构比例;探讨原发性高血压的病因病机,中医辨证、治则使用规律。统计结果:(1) 中医证候分布:以虚证,实证以及虚实夹杂作为整理虚证:-阴阳气血虚证:阴虚(占49%)、阳虚(占10%)、气虚(占44%)、血虚(占11%)、其中阴虚与气虚出现比例较高。-脏腑虚证:肾虚(占73%)、心虚(占60%)、肝虚(占56%)、出现比例较高,而肝风内动(占21%)、脾虚(占4%)、肺虚(占4%)、胃虚(占12%)出现比例较低。实证:肝火亢盛(占54%)、肝阳上亢(占66%)此两项出现比例较高。虚实夹杂(本虚标实):兼血瘀(占52%)、兼痰湿(占26%)兼气滞(占24%),兼血瘀出现比例较高。(2)依照症状分布特点:原发性高血压病主要相关的脏腑为:-肝脏症状:头部闷重感(占54%)、头痛(占56%)、急躁易怒(占69%)、眩晕(占80%)-肾脏症状:夜尿频(占59%)、膝软(占60%)、耳鸣(占65%)-心脏症状:气短(占40%)、心悸(占50%)健忘(占65%)、失眠(占68%)原发性高血压主要和以下虚证相关:-阴虚症状:便秘(占31%)、五心烦热(占35%)、咽干口燥(占58%)-气虚症状:疲倦乏力(占59%)(3)依照年龄,性别,严重等级分布统计分析:年龄分析:-肾虚型导致高血压的发病会随年龄增长而增加(53%→67%→94%)。-年龄小于50岁病人出现痰湿比例(53%)高于51-70岁组(21%)及年龄超过71岁组(22%),性别分析:-痰湿证导致高血压病:男性高于女性。-阴虚,肾虚,心虚,肝阳上亢的比例:女性则高于男性。(4)依照高血压危险度和严重情况分级:-随着高血压危险度和严重情况分级:血瘀型患者比例随之增加。-17%-→40%-→63%-25%-→41%-→62%(5)脉象比例分析:脉细(占48%)、脉弦(占64%)(6)舌苔&舌象比例分析:舌苔:舌苔白(占59%)、舌苔薄,少苔(占66%)舌象:舌暗(占51%)、舌红(占58%)、舌淡(占62%)高血压病的治疗讨论:(1)病因病机:高血压病病因病机主要为下列几项:先天禀赋异常、饮食不节、久病过后、情志失调(2)治疗原则:-高血压的病机多为虚实夹杂或本虚标实。-急则先治标,缓则治其本(3)分型与治疗:实证:肝火亢盛与肝阳上亢,以疏理肝胆、清肝泻火和镇肝潜阳为主要的方法。虚证:阴阳气血与五脏虚证,以温补肾阳、益气养阴、和温补脾阳为主要的方法。虚实夹杂:兼血瘀、兼痰湿与兼气滞,以活血化瘀、清痰化浊、行气导滞为主要的方法。结论:(1)肝火亢盛、肝阳上亢、心虚、肾虚、血瘀、阴虚、肝虚、气虚等证候因素是高血压病最常见的症状;研究表明,原发性高血压大多具有虚实夹杂等症状,常见血瘀、肝火亢盛、肝阳上亢等;并证伴见肾、肝、心等脏腑亏虚,或阴虚、气虚等本虚证。(2)原发性高血压病的其中部分中医证候因素的分布研究结果表明,原发性高血压病的证候因素受到年龄、性别、高血压病危险度分层、高血压病分级、合并CHD等因素的影响。危险度分层随着高血压病分级增高而增加,同血瘀证比例成正比,血瘀证也是高血压病发展过程中比较重要证候因素。(3)原发性高血压中医临床病症主要表现为肾系、肝系、心系及气虚、阴虚症状。(4)原发性高血压病中医病机以肾虚为本,其病位及变化在肝,与心密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