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dal、GDF1基因多态性与中国汉族先天性心脏病的关联研究及基因间的交互作用研究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caacmis4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CHD)是最常见的先天缺陷性疾病,也是引起婴幼儿死亡最常见的原因,其总体发病率约8‰。目前,大多数(80%)先心病被认为是由遗传和环境等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的复杂疾病,其中遗传因素对先心病的发生起决定性作用。NODAL信号通路是参与心脏不对称发育的重要通路之一,有很多证据表明NODAL通路基因变异与先心病发病有关。本文就国际先心病研究中所发现的NODAL通路多态性问题展开讨论,首次探讨NODAL通路中重要的两个基因Nodal和生长/分化因子(Growth/Differentiation factor1, GDF1)多态性与中国先天性心脏病的相关性问题,并以此进一步分析先心病中的Nodal基因与GDF1基因间的交互作用。第一部分Nodal基因多态性与中国汉族先天性心脏病的关联研究目的:Nodal是NODAL信号通路的主要配体,Nodal配体对维持NODAL信号的稳定性和作用范围、保证下游基因的正常表达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研究发现,Nodal基因的两个单核苷酸多态性能够显著降低Nodal的生物学活性。本研究旨在探讨Nodal基因这两个第二外显子区单核苷酸多态性是否与中国汉族单纯性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的发病相关,同时也对与转录后基因表达水平调节有关的3’UTR区的两个多态位点进行了相关性分析。方法:采用PCR-变性高效液相色谱(PCR-Denaturing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PCR-DHPLC)和直接测序的方法对308例先心病患者和314例健康对照进行了Nodal基因第二外显子区rs1904589和rs10999334及3’UTR区rs2279253和rs2279254的病例-对照关联研究。结果:Nodal的2个外显子SNPs位点在中国汉族病例组和对照组中均无多态性,全部表现为野生基因型GG;Nodal基因3’UTR的两个多态性位点rs2279253和rs2279254虽与先心病总体并无相关性,但将先心病分为圆锥动脉干畸形组(conotruncal defects, CTDs)和非圆锥动脉干畸形组(Non-conotruncal defects, Non-CTDs)西大类后分层分析,rs2279253TT基因型与CTDs发病风险有潜在关联性(P=0.029);随后在15种先心病亚型中进行的分析表明,rs2279253T和rs2279254G等位基因频率都与CTDs组中肺动脉闭锁(pulmonary atresia, PA)显著相关(P=2.87×10-4,0.002)。肺动脉闭锁又可以分为伴有室间隔缺损型(pulmonary atresia with ventriucular septal defect, PA+VSD)和室间隔完整型(pulmonary atresia with an intact ventricular septum, PA+IVS)两种类型。经统计发现,rs2279253位点次等位基因与PA+IVS显著相关(P=0.001)。按性别分层分析表明两个位点与先心病无明显相关性。结论:我们的研究提示中国汉族群体Nodal基因第二外显子区无多态性,参与中国汉族单纯性先心病发病的可能性很小,但Nodal3’UTR区域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可能与中国汉族人群中CTDs的某些亚型的易感性有关。第二部分GDF1基因多态性与中国汉族先天性心脏病的关联研究目的:GDF1也是NODAL信号的配体,可与Nodal通过异源二聚作用形成共配体。作为NODAL信号通路的上游基因,GDF1直接或间接调控通路中下游基因的表达,在心脏左右不对称发育中发挥关键作用。本研究旨在探讨GDF1基因多态性是否与中国汉族先天性心脏病(CHD)患者的发病相关。方法:利用HapMap和Haploview筛选出GDF1四个tagSNP (rs7250622, rs4808867,rs4808870, rs2075762),采用PCR-DHPLC和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 PCR-RFLP)的方法对这四个tagSNP进行先心病病例-对照关联研究。结果:所检测的GDF1的四个tagSNPs位点在病例组和对照组的基因型频率分布均符合哈迪-温伯格平衡。这四个tagSNP在等位基因频率和基因型的分布上与中国人群总体先天性心脏病的易感性均无相关性;但是,按是否与圆锥动脉干发育有关对病例进行分层后发现,rs4808870位点AA基因型与CTDs组有关(P=0.027),进一步在先心病亚型中的分析也表明GDF1rs4808870的A等位基因与肺动脉闭锁相关(P=0.003);对GDF1基因4个多态性位点的连锁不平衡分析中发现,4个位点呈较强连锁不平衡;单倍型TGGT在中国人群中起保护性作用而CAGT是先心病发生的危险单体型。结论:GDF1基因多态性可能与中国汉族先天性心脏病(CHD),尤其是CTDs某些亚型的易感性有关。第三部分中国先天性心脏病Nodal、GDF1基因的交互作用研究目的:先天性心脏病属于复杂性遗传病,其发病涉及到基因与基因之间错综复杂的相互作用。Nodal和GDF1同属于NODAL信号通路配体,两者能够相互作用,影响NODAL信号对靶基因表达的调控。本研究探讨了这两种基因多态性在中国汉族先天性心脏病中的交互作用及其作用的模式。方法:利用多因子降维法(Multifactor Dimensionality Reduction,MDR)分析Nodal和GDF1基因间的交互作用;进一步应用互作系统树及互作图谱来分析确证SNP的基因与基因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及最佳互作模型。结果:GDF1四个多态位点间的互作分析结果显示,由4个多态位点共同组成的模型为相互作用的最佳模型,不仅P<0.0001、十重交叉验证CVC的一致性最大(10/10),而且测试精确度最大(61.00%);对Nodal与GDF1之间的交互作用分析发现,由GDF1rs7250622、rs4808870、rs2075762和Nodal rs2279253组成的4因子为最佳互作的模型,CVC值为8/10,测试精确度为57.23%;在圆锥动脉干畸形组中由GDF1rs7250622、rs4808867、rs2075762组成的3因子为最佳互作的模型,互作图谱表明Nodal rs2279253与rs4808870有显著的协同效应,互作效应IG墒为0.98%;而在非圆锥动脉干畸形组,由GDF1rs7250622、 rs4808870、rs2075762和Nodal rs2279254组成的4因子为最佳互作的模型,互作图谱分析结果显示Nodal rs2279253和rs2279254之间及与其他大多数位点均无互作效应。结论:GDF1四个多态位点间有显著的协同效应;先心病中GDF1基因与Nodal基因间存在一定的协同作用;Nodal rs2279253与GDF1rs4808870之间的协同作用对圆锥动脉干畸形的发生可能产生一定的影响;Nodal两个多态位点在非圆锥动脉干畸形的发病中单独起作用,在互作效应中并不占主导地位。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桂枝茯苓丸辅助治疗子宫肌瘤的效果及对激素水平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2015年5月~2017年2月期间在潮安区人民医院就诊的200例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为单独用药组和
20世纪90年代以来,艺术与日常生活之间的边界在不断融合。一场新的美学原则的探讨也在激烈展开。这场美学争论包含着两个命题,一个是"日常生活审美化",另一个是"审美日常生活
本文在介绍文献统计分析法的基础上,从专利数量统计分析的角度研究了文献统计分析方法在专利计量分析中的适用性和差异性,并从时序变化和国别分布两方面对雷达成像技术的科学
咪蒙的盛极一时与大行其道,充分证明了一点:在一个撕裂的社会,越偏激越有市场;另一方面,当人们为了市场而走向偏激,社会将愈发撕裂。$$如今,公开评论咪蒙老师,已经是一件有风险的事:假
报纸
随着进入信息时代,信息技术在进行着飞速的发展,各种新技术不断涌现。推动网络通信技术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就是交换技术在不断的发展。在当前的实际生活中,有着越来越多的交
分析了原发性肝癌的病因病机,从辨证分型、专方专药、中成药、中药注射液、外治法以及介入治疗6方面综述了中医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研究进展,为原发性肝癌的治疗提供了参考。
从列当科植物肉苁蓉 Cistanche  deserticola中分得10个化合物,通过理化常数、光谱数据及X-衍射分别鉴定为苁蓉素(Ⅰ)、梓醇(Ⅱ)、丁香苷(Ⅲ)、红景天苷(Ⅳ)、2,5-二氧-4-咪唑烷基-氨基甲酸(Ⅴ)、甘露醇(Ⅵ)、硬脂酸(Ⅶ)、β
<正>语言文字既是反映客观事物,负载文化的工具,也是人们表情达意的工具。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许多课文都是情文并茂的佳作。这就要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同时进行情
目的探讨机体解毒在帕金森病(Parkinson'sdisease,PD)遗传易感性中的作用。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技术,检测帕金森病患者和正常人各100名的异哇胍羟化酶基因的A、B两种酶活性缺乏性突变,以
<正>银行柜面是服务社会的窗口。随着经济、金融改革的不断深化,柜面服务将直接影响银行业务的发展。因而改革银行柜面服务方式,简化操作环节,向客户提供优质、高效的柜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