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葛始载于《神农本草经》,为大宗类药材,又是药食两用中药,年需求量大。(1)对历代本草中葛根基原、产地、性状及品质评价的相关内容进行梳理,以期阐明历代本草中葛根的基原、产地、性状与葛根品质评价的关系;(2)本草中记载葛花常用来解酒,拟比较根、茎、叶、花、果中异黄酮类成分的含量,探索异黄酮类成分在不同器官中的分布规律;(3)历代本草认为葛根药材“以入土深者为佳”,拟对葛根系的不同部位中异黄酮类成分的分布积累规律进行探索,以阐明“以入土深者为佳”的科学内涵;对葛根不同部位无机元素含量进行测定,揭示葛根根头部“服之令人吐”的原因。(4)针对本草学研究表明不同产地葛根的品质差异,拟测定不同产地葛根中7种异黄酮成分含量,揭示葛根产地与内在活性成分之间的关系;(5)葛除了根以外,其藤茎的资源量也很大,拟对不同产地葛藤茎中异黄酮类成分进行测定,为葛藤的资源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查阅历代本草古籍,对本草中关于葛根品质评价的内容进行梳理;对葛的根、茎、叶、花和果中7种异黄酮成分的含量进行测定;在本草考证的基础上,选择同一产地葛,采挖完整根系并拍照,选取根系中不同部位,利用HPLC和ICP-MS分别测定不同部位中异黄酮类成分含量和无机元素,以揭示历代本草中葛根以“入土深者为佳”和根头部“服之令人吐”的科学内涵;在全国14个省采集41个不同产地的葛,测定块根中7种异黄酮成分的含量。此外,对全国9个省25个不同产地的葛藤,利用HPLC测定其藤茎中异黄酮类成分的含量,阐明不同产地葛藤中异黄酮类成分的分布积累规律。[结果](1)本草中记载的葛根基原有葛Pueraria lobata(Willd.)Ohwi和粉葛Pueraria thomsonii Benth.两种;产地中记载了江西地区的葛根食用为佳,做药材质量较差;历代本草中对葛根有两种品质评价观,一种是以“入土深者为佳”,另一种是以“色白,粉性足者为佳”。(2)葛不同器官中异黄酮类成分分布和含量不一,茎中的异黄酮类成分与根中类似,仅含量有差异;葛的叶、花和果中仅检测到较低含量的大豆苷、染料木苷和大豆苷元,其他几种异黄酮类成分未检测到。(3)葛根系不同部位的异黄酮成分含量存在明显差异,不同的异黄酮成分所呈现的规律并不一致。根状茎中葛根素含量约为根的1/2,根中的块根较根头部和颈部高,而块根的上部、中部和下部葛根素含量差异不大。3’-羟基葛根素、3’-甲氧基葛根素和葛根素芹菜糖苷规律与葛根素一致;大豆苷元则与葛根素规律相反,即根状茎中含量较根中高,而在根中以块根中最低。不同部位中多种无机元素无明显规律;在不同组织结构中,木栓层中多种无机元素含量明显高于木质部和韧皮部。(4)不同产地的葛根中异黄酮类成分的含量差异较大。河南嵩县、安徽合肥两个产地葛根的葛根素含量达到药典规定的(2.4%)4倍左右;安徽怀宁、宁国、青阳、太湖、铜陵、望江、宿松、当涂、河南桐柏县、湖南茶陵县、江西婺源11个产地的葛根中葛根素含量均低于药典标准(2.4%)。(5)不同产地的葛藤茎中异黄酮类成分含量也存在差异,大部分茎中的异黄酮类成分含量总和低于根中异黄酮类成分的含量总和,仅安徽宿松、怀宁地区的葛根的藤茎中异黄酮成分含量高于根。所测定的25个产地中仅有8个产地葛根素含量低于1%(药典中粉葛中葛根素指标),陕西安康、安徽合肥、宿松产地的茎中含量高于2.4%。[结论](1)历代本草记载的葛根有两种基原,分别是葛P.lobata(Willd.)Ohwi和粉葛P.thomsonii Benth.,粉葛作药用的质量较次。(2)葛不同器官中黄酮类成分的差异较大,葛的叶、花、果中异黄酮类成分含量较少,其中葛花有待进一步研究。(3)葛根系不同部位的异黄酮类成分的含量差异,验证了本草中以“入土深大者为佳”的品质评价观点,为葛根商品等级划分提供参考依据。葛根系不同部位中无机元素无明显变化规律,因此葛的根头“服之令人吐”的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而木栓层中多种无机元素含量较高表明葛根去皮药用的合理性。(4)不同产地的葛根中异黄酮类成分含量差异较大,为葛根的优质产地的选择提供合理参考。(5)不同产地的葛藤茎中异黄酮类成分的含量普遍较低,可作为工业提取异黄酮类成分,为葛藤茎资源的综合利用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