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抗战诗歌的出现既是中华民族“以诗言志”优良传统的继续,又是为了对抗日本帝国主义试图通过文化控制中国的产物。抗战诗歌有别于抗战前的“五四”新诗,也有别于抗战胜利后的解放战争时期诗歌,它的发展历程与中国抗战的进程密切相关,与抗战的内容与使命紧密相连。除此之外,与全面抗战时期的抗战诗歌相对的侵华诗歌也是相当繁盛,遇强则更强。在战争这个大环境下,面对侵华诗歌对战争与侵略的鼓吹,诗人们义不容辞的承担起了服务抗战、宣传抗战的责任和义务。抗战在全国各地开展,抗战诗歌也在全国各地出现,从地域上将抗战诗歌划分为:大后方抗战诗歌、沦陷区抗战诗歌、革命根据地抗战诗歌等。这是三个具有典型性的诗歌类型,分别反映各个地区的战争状况和人民生活境况。从阶段上将全面抗时期的抗战诗歌分为以下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七七事变以后,全面抗战开始,诗歌形式从早期的一些个体自发的创作,真实的描绘了战争初期的状态的白话诗、自由诗、小诗转变为以抗战为特定目的的抗战诗歌,这个阶段的文艺工作者和文艺团体、协会陆续集结起来,抗战诗歌从个体创作走向了集体联合,创作主体也从诗人扩大到了戏剧家、小说家、批评家、文艺史学家、各种艺术部门的作家,乃至大多数的新闻记者、杂志编辑、教育家等等,不分派别、不分阶层,都一致地团结起来支持抗战,这是全面抗战时期的抗战诗歌兴起阶段;第二个阶段是抗战诗歌最为艰难的成长和发展阶段,这个时期大批诗人辗转重庆、桂林抗战大后方,积极创作抗战诗歌直接为抗战服务。但是随着各抗日救亡团体和抗日文化运动遭到了国民党顽固派的打击和破坏,诗歌的发展也由高潮转向低潮。在日占区,抗战诗歌发展更为艰难,诗人们的诗作都充满沉闷的压得人喘不出气的沉重感。由于战时条件,正式出版发行的抗战诗歌只有极少数,但以其他形式出现的诗歌却很多,如朗诵诗、街头诗、墙角诗等等;第三阶段是抗日战争即将胜利阶段,诗人们热切期盼着胜利的到来,诗人们纷纷写下诗篇呼唤祖国的春天。随着国际形势的不断变化,抗战形势也发生着变化,这胜利的曙光离战时的人们越来越近,抗战诗歌的历史使命也在走向完结,随之拉下帷幕。抗战诗歌较之其他文学作品来说,简短的诗词里却包含了极其丰富的内容;形式更是灵活多变、长短皆宜;表现手法也是别具一格,可抒情也可叙事。这种种特性对于宣传抗战起到了十分正面、积极的作用,对军民抗战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它对日本帝国主义试图通过文化控制中国的阴谋也有一定的揭露和批判。抗战诗歌对于抗战有着深刻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除此之外,我们从抗战诗歌中认识和了解抗战史,对于处在和平世界的我们也具有一定的启迪和教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