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诗歌相关论文
抗战时期的艾青自觉站在世界潮流、民族命运和个人气质的交汇点上,以推进文艺的民族化、大众化为诗歌创作的方向,在主题的开掘、情......
《七月》是抗战时期胡风在国统区创办的主要进步文艺刊物之一,创刊于1937年的上海,迫于战势,几易其地,共出版发行七集32期,30册(其中27......
抗战诗歌的精神内涵异常丰富,在五个方面集中地展示了它的思想容量和学术价值。第一,控诉侵略者的残暴罪行,充分地表现出了中国人......
抗战时期,在山西抗日战场上,广大军民同日本侵略军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在血与火的斗争中,诞生了大量脍炙人口的抗战诗歌。这些......
20世纪中国文学的复杂景观与特殊的政治文化语境密切相关。从政治文化视角来考察抗战时期中国新诗的转变,我们可以发现,抗日战争改......
西北师范大学(以下简称"西北师大")是北平师范大学在抗战中西迁秦陇后独立设置。当时称西北师范学院。西北师范学院学生在抗战时期极其......
源自端午节的中国现代诗人节在1940-1949年间经历了兴起到衰落的全过程,1940年代的中国报刊对此有明显展现。诗人节的诞生隐含着文......
田间抗战时期的街头诗把口号的内容以及战斗故事、形象化、歌谣化,同时又以短小、精悍、明快的节奏和语调表现出来,像无处不在的小匕......
1931-1937年.以书写抗日救亡为主题的抗战诗歌大量出现在中国诗坛上.并与反映抗日救亡为主题的小说、戏剧、报告文学汇成了一股强大......
抗战时期丽水地区的抗战诗歌在为丽水人民铸造抗战的情感、社会的责任、民族的尊严等方面发挥了伟大效力。从写作题材、表现形式、......
中国抗战诗歌中的侵华日军形象既是侵华史的客观折射,又隶属于比较文学形象学的文艺理论范畴。按照抗战时空的演进秩序,侵华日军形......
民族解放意识是彭桂萼诗歌的思想特质与审美意识的灵魂;地方特色与边疆民众的觉醒是彭桂萼诗歌的价值取向原则;彭桂萼服务抗战的诗歌......
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的抗日战争,如果从“九一八”事变算起,历时15年;如果从卢沟桥事变算起,历时8年。在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中,中国人不......
抗战时期,诗歌创作能紧密联系社会、时代,成为进军的鼓点、号角;今天的诗歌,未能喊出时代的强音,而呈现出空前的玄妙、虚无、错乱,大肆张......
到目前为止,重庆的确还不能称为文化大市。但是,对于20世纪的中国新诗来说,重庆却是一座重要的诗城。 巴渝大地哺育了吴芳吉、邓......
有"战争之子"之誉的彭燕郊其诗歌创作生涯是在"抗战"中开启的,但与传统中国战争主题比况,其诗歌的现代性极其鲜明:第一,以"大地"意识代"江......
抗战时期,大后方的报刊传播媒介构筑了大后方抗战诗歌的生产与传播空间,它利用场效应,对抗战诗歌进行传播,为作者与读者建构起一个......
<正>一、少数民族抗战文学的创作实绩少数民族作家作为中华大家庭中不可或缺的成员,在"九一八"事变后,面对日本法西斯的悍然进犯,......
李金发是中国新诗史上轰动一时的诗人。抗战时期是李金发诗歌创作生涯重要的转折期。这一时期,李金发共创作出《亡国是可怕的》等1......
文章把近百年来的爱国主义诗歌创作历程分为四个阶段,概括了各个阶段的代表作家及其传世作品,分析了近百年爱国诗词创作经历了由古代......
卞之琳的《慰劳信集》发表的时间是1938年,也正是抗战最风起云涌的初期。在时代的号召下,诗人们写下了大量热爱祖国、抗争侵略的诗......
具有强烈爱国精神的穆旦,在抗日战争中毅然放弃大学教职,从军赴缅参战,走过了野人山,创作了不同凡响的抗战诗歌,为中国的抗战诗增添了异......
<正>在伟大的抗日战争中,山西处于敌后战场的主战场。在山西军民进行的血与火的激烈战争中,孕育了大量催人奋进、决死抗敌的抗战诗......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文学领域无可避免地受到剧烈冲击,包括歌谣在内的文学形式的常规发展路径被外力粗暴阻断。抗战歌谣偏离了其......
田间与街头诗郭仁怀(一)街头诗古已有之,而且一直在民间流传着。但街头诗的真正崛起,并且形成群众性诗歌运动,则是在抗战时期的延安。1938年......
<正>2015年是名符其实的"微信诗歌年"(据相关统计微信使用数量已达7亿之多),诗歌正在进入"微民写作"和"二维码时代","人到盖棺时也......
胡风在抗战时期的诗歌创作中塑造了丰富的形象,这些形象的生成与胡风的文艺思想密切相关。同时,胡风战时文艺观也深受日本现代文学......
1943年11月昆明的《生活导刊》创办一周年,印刷了一本《周年纪念文集》,刊登了闻一多先生的文章《时代的鼓手——读田间的诗》,这在当......
抗战时期,新文化的两个中心北京和上海沦陷了,以巴蜀为中心的大西南集中了全中国的文化与文学的精华,时代风云际会催生了四川期刊,抗战......
一、报纸文艺副刊与大后方抗战诗歌的兴盛随着抗战的全面爆发,北平、上海、南京等中心城市相继失守,国民政府移驻重庆,作为战时的政治......
近年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研究的拓展,学术界对于抗战文学乃至整个抗战文化研究给予了前所未有的重视,有关抗战文学史料的发掘和整......
<正>一、文学的纪实性面貌及怎样做"时代的号角"和戏剧,电影的蓬勃发展一样,文学作为抗战文艺的重要生力军,在"文章下乡,文章入伍"......
本文从音乐的视角切入,探讨郭沫若抗战诗歌及所谱抗战歌曲之历史作用和艺术风格。指出,在抗日战争这一特定的历史时期,郭沫若的抗战诗......
抗战文学作为历史的化石记载了中华民族在灾难岁月中的创痛与希望,抗战诗歌,以其灵活性、丰富性和战斗性的优势成为抗战文学中最为......
<正>任何时期任何民族的诗歌要取得进步和发展,必须不断地与异质文化进行交流,恰如郭沫若所说:"无论哪个民族的文化,在变革时每有......
牛汉1945年3月问世的叙事长诗《老哥萨克刘果夫》是一个尚未得到学界充分讨论的重要文本。年未及冠的诗人在这位前白俄哥萨克军官......
抗日民族战争使中华民族一下子面临生存的重大转折关头,把整个民族生死存亡的问题摆在人们面前。在日本军国主义的压迫和侵略下面,......
【正】一 在清算自我中泳入革命的池沼 本世纪初最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风暴震撼着俄罗斯大地,也震撼着每个诗人心灵的时候,曾经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