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东西方文化融合的探究一直都是国内外学者的热门话题,然而从顺应论的角度,结合文学作品分析跨文化融合的例子并不多见。因此本文旨在探索小说《喜福会》中主要人物之间37组对话中的文化融合现象,这些人物分别代表了东西方不同的文化。在顺应论指导下,通过会话分析的研究方法,本研究取得了两个主要研究成果。本研究有以下发现:第一,为了实现理解与融合,小说《喜福会》中四对母女的语言选择过程是对自己或听话人的物理世界,社交世界以及心理世界动态顺应的过程。在物理世界中,交际的时间和空间制约着语言使用者的语言选择;在社交世界中,语言使用体现了说话人对社会地位,社会关系和风土文化的动态顺应;在心理世界中,交际者的性格、情感、信念、意图等认知和情感因素都影响着语言的选用。三种语境相互交叉,互相影响,共同促进小说中交际的顺利进行,以此实现文化的融合。第二,在《喜福会》中,人物语言的选择与交际语境的关系是一个相互顺应的动态过程,为了达到交际目的,实现语言的语用功能,母女双方都要做出选择来顺应各种交际语境因素。语言的使用过程实质就是母女双方从语境、语言结构等方面,动态地根据不同的心理意识程度而作出选择的过程。本文的理论意义在于除了在语用学领域的理论价值外,顺应论在评析文学作品方面也有其理论意义。当进行语言选择时,文学作品的创作者必须动态顺应语境和语言结构,这有助于读者和学者揣摩创作者为何做出这样而不是那样的语言选择,从而达到更好地理解和评析文学作品的目的。换言之,顺应论能为文学作品的理解、分析和鉴赏提供新的视角。本文的实践意义有两点:第一,本研究对于高校教师推进外语教学,促进语言习得有一定的启示意义。每一个课堂都可以被看成一个语境,教师与学生是参与交际的双方,二者是一种互动关系,他们之间的互动就是一个不断进行语言选择和顺应的动态过程。因此,在外语学习中除了掌握正确的语言知识,同时应该强调语言和语境的恰当运用,语言学习者可以从语境关系的顺应角度来提高语用交际能力。第二,本研究对如何运用交际策略并顺利进行跨种族关系的言语交际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语言的使用过程就是语言生成者从语境、语言结构等方面,动态地根据不同的心理意识程度而作出选择的过程。因此通过顺应关系,人类可以对语言形式和语用策略做出适当的选择,真正提高跨文化交际语用能力。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最终将跨越文化的鸿沟,达到互相沟通与谅解,实现文化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