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用数理统计方法(包括:双向指示种分析、多维定标序列分析、判别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对春、秋两季东、黄海浮游动物群落进行了划分、确定各群落的指示种;对南黄海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分布及其时空变化进行了研究,并与历史资料进行了比较;并探讨了黄海冷水团对某些浮游动物的意义,以及浮游动物对黄海暖流指示。主要结果如下:东、黄海浮游动物多样性水平分布南高北低,暖水性种类多分布于31°N以北海区。根据TWINSPAN等多元分析结果,比较各组群的浮游动物种类组成和环境特征,可将东、黄海浮游动物群落分为5个,黄海沿岸群落(F),指示种秋季为真刺唇角水蚤,春季为墨氏胸刺水蚤;黄海中部群落(HC),指示种以细长脚虫戎为主,秋季还有中华哲水蚤和太平洋磷虾;东海外陆架高温高盐群落(K),指示种为角锚哲水蚤、飞龙翼箭虫等多种狭布型暖水种类;黄东海交汇区群落(HE)和东海近岸混合群落(M),两群落包含多种生态类型种类,其中温带近岸低盐种在HE中较多,广布性暖水种在M群落中较多。多元回归分析表明,表层水温、盐度是对浮游动物的分布、群落划分较为重要的环境因子。南黄海,与1959年相比较,南黄海鳀鱼产卵场浮游动物,生物量、数量和多样性水平均有提高,中华哲水蚤数量比例增加幅度显著,有可能反映过去近半个世纪内有了某种变化。冬季暖水种的分布格局清楚地显示,黄海暖流是在中层沿黄海水槽向北进入黄海,所能到达的北限大致在35°N-36°N;温度是影响浮游动物垂直分布的最重要的环境因子,中华哲水蚤和细长脚虫戎垂直分布的季节变化为黄海冷水团是许多偏冷水性的浮游动物“度夏”场所提供了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