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研究背景:髋臼骨折是常见的严重损伤,按骨折类型可分为简单骨折和复杂骨折两种。其中后壁骨折是髋臼简单骨折中最常见的一种,Matta报道1980-1990年间共422例髋臼骨折,单纯后壁骨折发生率高达5%,复杂骨折伴后壁骨折的发生率高达20%。随着社会的发展,其发生率也在逐年增高。由于骨折常涉及关节面,后壁骨折常合并股骨头后脱位,因此要求关节面早起解剖复位并给予足够内固定以得到足够早期功能锻炼,避免髋关节不稳定及创伤性关节炎形成。目前临床常用普通重建钢板行髋臼后壁骨折内固定,但存在将螺钉打入髋关节的风险,而术后由于关节接触面压力的不均一性和髋臼形态的反复改变引起的,易出现创伤后关节炎等并发症,有文献报道髋臼后壁骨折内固定术后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率高达20%。本课题组研究设计了一种新型的髋臼骨折解剖型锁定钢板。该钢板通过三维重建技术获得髋臼后壁解剖形态数据,具有严格贴附的解剖形态,不仅避免了术前折弯塑形,保证了钢板强度,还能使螺钉方向避开髋臼的重要解剖结构,不但能减少手术风险,还能获得更大的骨质把持,有助于更加牢固和安全的固定,具有无需临时塑形、手术安全性高等优点。本实验将采用生物力学方法验证新型锁定钢板的生物力学特性,并与普通重建钢板进行对比。
2、髋臼后壁骨折内固定的生物力学研究
研究目的:研究新型锁定钢板和普通重建钢板在髋臼后壁骨折内固定术中的强度及生物力学特性,并对两者之间进行对比,确定解剖型锁定钢板和普通重建钢板对髋臼后壁骨折的固定效果以及是否能够降低创伤后关节炎的发生率,以期对临床提供一种更为简单有效的固定方法。
研究方法:利用新鲜尸体骨盆标本,模拟Olson髋臼后壁2/3骨折模型,分别利用新型锁定钢板和普通重建钢板固定以后,模拟人单足站立位关节负重进行生物力学实验,测定髋臼与股骨头之间接触面积、骨折面之间的位移变化和髋臼周围应力分布。
结果:①在新鲜冰冻骨盆标本,应力加载至1000N,加载5个循环应力情况下,两种固定方式均没有出现临床失败,但新型锁定解剖钢板配合拉力螺钉对后壁骨折骨折块的稳定作用在生物力学试验中优于普通重建钢板配合拉力螺钉(P<0.05);②在新鲜冰冻骨盆标本,加载极限载荷应力情况下,应力均加载至2700N以上,但普通重建钢板组出现一例临床失败,骨折块移位明显大于2mm,螺钉有退钉倾向,新型锁定钢板组固定坚强,无骨折移位及螺钉退钉;③两种内固定方式的臼顶区应力分布没有明显异常。
结论:两种内固定方式对髋臼臼顶区应力分布影响不显著,但新型锁定钢板配合拉力螺钉对后壁骨折骨块的稳定作用在生物力学试验中优于普通重建钢板配合拉力螺钉(P<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