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液相烧结SiC陶瓷为主要研究对象,以现代分析电镜和定量分析方法为主要研究手段,分别对不同掺杂体系的液相烧结SiC陶瓷的微结构进行了解析,对烧结助剂成分变化对微结构的影响、高温变形(或热处理)对微结构的影响、变形气氛对微结构的影响和晶种对微结构的影响、以及微结构与材料断裂韧性、强度、硬度、超塑性变形行为和蠕变性能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得出了一些有益的结果,为液相烧结SiC陶瓷的微结构设计和性能调控提供了依据.用扫描电镜、透射电镜电子能量损失谱元素分布图对AlN作为烧结助剂的SiC陶瓷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AlN的加入细化了SiC晶粒.能损谱元素分布图表明样品中SiC和AlN的分布,在SiC晶粒内出现了明显的"核壳"结构,具有规则的界面,揭示了样品的烧结方式是液相烧结.体系内形成了SiO<,2>-Al<,2>O<,3>-Y<,2>O<,3>-AlN多元液相,少量Y<,2>O<,3>的加入,改变了液相的性质,加速了体系内的传质过程.样品中形成了SiC-AlN固溶体、富SiC晶粒和富AlN晶粒,具有宏观不均匀性,表明在SiC-AlN体系内很难形成均匀的固溶体.随着固溶体的形成和富AlN晶粒的出现,材料的强度和硬度均有所降低,但其室温强度仍然超过了800MPa.用透射电镜和分析电镜对AlN-Y<,2>O<,3>作为烧结助剂的液相烧结SiC陶瓷的微结构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纯α-SiC作为原料粉体产生了细小的等轴状微结构.而把α-SiC作为晶种加入β-SiC中作为原料时,则加速了通过溶解-析出发生的β-SiC到α-SiC的相变,促进了晶粒的各向异性生长,得到了包含片状晶粒的微结构.在所有样品中均发现了由于Al固溶到SiC颗粒表面而形成的"核壳"结构.Al的固溶改变了烧结过程中液相的成分,促使三角晶界形成Y<,10>Al<,2>Si<,3>O<,18>N<,4>核Y<,2>O<,3>二相.在晶界和相界上均观察到了非晶膜.烧结助剂中低AlN/Y<,2>O<,3>比例加速了三角晶界的晶化,而液相内更多的AlN则阻止三角晶界的完全晶化.退火使三角晶界进一步结晶,同时使掺杂元素在晶界表现出选择性偏析,反映了材料本征的各向异性行为.不同工艺条件下Al固溶和三角晶界晶化之间的竞争决定了液相烧结SiC的微结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