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内部控制在预防舞弊、防范风险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各国政府都致力于完善本国政府的内部控制。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经济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经济的发展没能掩盖行政体制下的诸多问题,如行政效率低下、绩效考评制度缺失、挪用国家资产、贪污舞弊现象严重等,究其原因,主要是我国政府内部控制薄弱,我国迫切需要进行行政体制改革,建立健全我国政府内部控制。2012年,财政部颁布《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以下简称规范),规范在界定内部控制的内涵、框架要素方面,仍然存在着问题。如规范中内部控制的对象是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但目前侵占国家资产、贪污舞弊的现象并不仅仅是由收支业务、政府采购等业务层面的经济活动导致的,而是政府中个人将权力凌驾于内部控制之上、利用职权谋取个人利益的结果,即内部控制不健全。政府内部控制要素缺失,我国政府内部控制未建立一个完整的框架体系。美国是世界上政府内部控制制度较完善的国家,2014年审计总署颁布新修订的《联邦政府内部控制准则》。准则在保持原有五要素的基础上,借鉴COSO报告的内容,新增加17项具体的指导原则,完善了政府内部控制的框架体系。联邦政府内部控制的建立和完善,得益于其强大的法律法规的推动作用,美国在政府内部控制方面的建设经验,值得我国学习和借鉴。本文采用比较研究法,从政府内部控制的法律法规角度、内部控制框架体系和内部控制评价制度这三个方面,对中美政府内部控制新规范进行比较研究。通过对比,我国在建设政府内部控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政府内部控制方面的法律法规不完善,目前仅有财政部颁发的规范,缺乏法律基础;政府内部控制主要是针对经济活动,不够全面;政府内部控制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框架体系,不能有效的指导政府内部控制的设计和运行;政府内部控制评价制度缺失等。通过借鉴美国政府内部控制的经验,结合我国的国情,提出改进我国政府内部控制的建议。在法律法规方面,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立法的形式,讨论通过政府内部控制方面的法规,奠定坚实的法律基础;在框架体系方面,从完善政府内部控制的内涵、目标,以及借鉴美国政府内部控制设立五要素经验等角度,尝试构建我国政府内部控制的框架体系;在评价制度方面,从政府内部控制的评价主体、政府内部控制的评价内容以及政府内部控制报告三个方面来丰富和完善政府内部控制的评价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