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化镉纳米材料的分子吸附、能级结构及电子弛豫的宽带和频光谱研究

来源 :厦门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ter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和频光谱(sum frequency generation,SFG)是二阶非线性光谱,具有表界面选择性和较好的时间分辨能力,被广泛用于研究表界面物种吸附、取向、排列方式及振动弛豫等结构和动力学信息,也可以研究界面电子结构、界面电荷转移等界面电子信息。硫化镉(CdS)是宽带隙直接半导体材料,可被用作降解木质素等生物大分子光催化剂。以2-苯氧基-1-苯乙醇(2-phenoxy-1-phenylethanol,PP-ol)分子为含有β-O-4连接键的木质素催化降解的模型分子,由于制备方法不同,获得的CdS纳米粒子的晶型不同,在光催化降解PP-ol时催化活性有较大差异。一方面,在光催化反应过程中,PP-ol分子、中间产物及终产物等在CdS纳米粒子表面的吸脱附,特别是吸附方式和吸附构型会影响反应路径。红外光谱和拉曼光谱是检测分子振动的有效技术,然而对于分子的吸附构型不够敏感。另一方面,CdS纳米粒子表面的位错、空位、晶界等表面态,被认为是催化反应的活性中心、复合中心和捕获中心。通常用瞬态荧光光谱及瞬态吸收光谱来研究其能级位置及在载流子弛豫过程中的影响,然而测试结果包含了体相信息。因此,常规光谱方法在不同晶型的纳米粒子在催化活性和催化机理的研究方面有一定的局限性。选用两种纳米粒子CdS@Na2S和CdS@SN做光催化剂,在光催化降解PP-ol分子时均发生β-O-4连接键中的C-O醚键断裂而分解,但CdS@Na2S远大于CdS@SN的光催化活性。经常规技术如XRD、紫外可见漫反射谱、稳态荧光光谱等对两种纳米粒子进行表征,结果表明两者晶型不同但带隙相近。本文使用宽带和频光谱(BB-SFG)研究CdS纳米材料表界面PP-ol分子的吸附构型、CdS纳米粒子表面态的性质和能级位置,以期解释不同晶型CdS纳米粒子催化降解PP-ol分子时光催化活性较大差异的原因。另外,将时间分辨和频光谱(time resolved sum frequency generation,TR-SFG))用于研究表界面电子弛豫机制,并讨论偏振各向异性对电子弛豫的机制的影响。主要工作内容如下:(1)通过常规技术和BB-SFG,表征了纳米粒子CdS@Na2S和CdS@SN的晶型、带隙和表面态能级,以及PP-ol模型分子在两种纳米粒子表面可能的吸附构型,由此深入探讨不同晶型纳米粒子光催化活性差异的原因。主要结果如下:一)、光激发后CdS@Na2S的光生电子主要经表面态发射弛豫,可能是内转换等非辐射弛豫促进了光生电子和空穴的有效分离,而CdS@SN的光生电子主要与空穴复合,不利于光催化反应。从光生电子和空穴的分离角度考虑,CdS@Na2S具有更高的光催化活性。二)、经BB-SFG研究,PP-ol分子主要经O原子而不是苯环吸附在CdS纳米粒子表面。吸附在CdS@SN上时,亚甲基和次甲基指向纳米粒子的表面,吸附在CdS@Na2S时,亚甲基和次甲基远离纳米粒子的表面。从吸附构型和空间位阻角度考虑,吸附在CdS@Na2S上的构型易于脱除次甲基上的氢原子,发生β-O-4连接键中的C-O醚键断裂而分解。三)、从去相位动力学方面考虑,吸附在CdS@Na2S纳米粒子上PP-ol分子的次甲基最活泼,吸附在CdS@SN纳米粒子上PP-ol分子的亚甲基最活泼。次甲基越活泼越易发生β-O-4连接键中的C-O醚键断裂而分解。(2)纳米粒子的带隙大小、表面态的性质和能级位置也是影响光催化机理的重要因素。由于偶极禁阻,单光子不能引起价带到表面态的跃迁,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对于表面态的信息不是特别敏感。表面态会引起荧光发射波长随激发波长而移动的现象,给带隙和表面态能级的确定带来很大的干扰。调谐IR和VIS,使SFG或VIS与价带到表面态跃迁共振时,SFG信号明显增强,因此SFG可以看到常规吸收光谱不能看到的“暗”态,能更好的研究纳米材料的电子结构。考察了纳米粒子的晶型对SFG、双光子荧光(TPL)和SFG激发荧光(SFG-PL)信号的影响,结果表明SFG、TPL和SFG-PL信号对晶型敏感,只有各向异性的六方晶型CdS纳米粒子有SFG、TPL和SFG-PL信号。这部分工作主要讨论了 SFG、TPL和SFG-PL结合紫外可见漫反射谱和三维荧光光谱对于六方CdS的带隙和表面态能级的确定,并将六方CdS纳米粒子的表面态归属为S空位。(3)制备温度影响纳米粒子的粒径,对于带隙和表面态有直接的影响。考察了不同制备温度下纳米粒子的晶型和带隙,粒径与带隙的关系为:当前实验条件下,粒径越大,带隙越小。SFG、TPL和SFG-PL对粒径敏感,不同粒径下,通过SFG、TPL和SFG-PL得到的带隙与紫外可见漫反射谱得到的结果相近。其中CdS-180的粒径最大,带隙最小。(4)首次将时间分辨和频光谱(TR-SFG)用于探究纳米粒子的电子弛豫机制,经 TR-SFG 和时间分辨三阶和频光谱(time resolved third-order sum frequency generation,TR-TSFG)动力学数据对比发现表面态对电子的捕获影响电子弛豫。激光光子能量实验表明,激发光子能量与表面态跃迁匹配时,激发态电子主要经激子-激子湮灭作用和俄歇复合过程弛豫;当激发光子能量与导带跃迁匹配时,激发态电子主要经SFG-PL弛豫,未经SFG-PL弛豫的电子主要经激子-激子相互作用或者电子-电子相互作用弛豫。激光强度试验表明,激光强度越强,表面态被饱和填充,生成的激子越多,激子-激子湮灭作用越强,发生激子-激子湮灭作用的时间越快。(5)与CdS纳米粒子相比,CdS纳米线的各向异性使其在光生电荷传输方面更有优势,特别是纳米线阵列可以增加电荷在纳米线轴向上的扩散长度。讨论纳米线的SFG信号强度与激发光偏振方向的依赖性,并探究激发光偏振方向对纳米线的电子弛豫机制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激发光偏振垂直于纳米线的轴向时,由于纳米线内电场的衰减,SFG信号强度小于偏振平行时的强度,导致激子-激子湮灭作用变弱,弛豫时间相对延长。
其他文献
纳米尺度上精确控制材料组成、结构、形貌和相态,是实现材料性能增强、多元及智能化的重要途径之一。中空结构纳米材料因其独特的空腔、可观的比表面积、易于功能化的壳层,已在催化、能量转换、传感和生物医学等领域显现出巨大的潜在应用价值。发展简单、高效、可控且具有广泛普适性的中空结构制备方法,实现空腔尺寸和壳层厚度的精准调控,对于充分发挥中空纳米材料本征性能,甚至衍生出新的特性,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已成为复杂
二维材料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率和大量的不饱和原子在物理、化学、材料科学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目前,湿化学合成因其强大的可控性,被认为是制备尺寸和厚度可控的二维纳米材料的一种方便、可重复的方法,具有良好的工业应用前景。但是,对其合成过程大多数是基于非原位研究,往往都是猜测,并未有直接证据。因此,采用原位手段表征方法获取信息对于深入认识二维材料的生长机理及其动态转化过程在指导精准控制合成二维材料领域有着重
自20世纪60年代微电子学取得突破性进展以来,微型化成为了一种新的发展趋势,对科学和技术的所有领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分析化学中,色谱系统的微型化已经成为分离科学的一个关键趋势,其中纳流液相色谱作为高效液相色谱的微型化,具有溶剂和样品消耗少、色谱稀释效应小、与质谱联用更为友好等优点,使得纳流液相色谱在生物医药、食品和环境分析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液相色谱微型化的重要标志是色谱柱的微型化,因为色谱
在多媒体技术高速发展背景下,视频监控被广泛应用于公众场合,行人再识别也成为了当前计算机视觉和模式识别领域的研究热点。行人再识别旨在解决监控场景下的跨摄像头行人识别与检索任务。其中,如何降低模型的过拟合风险,如何学习具有相机不变性的行人视觉表达,如何提升模型在跨场景下的性能,如何有效利用无标注数据,是行人再识别在复杂监控场景下的四大关键难题。本文针对这四个关键难题开展相关研究工作,主要围绕数据增强、
现如今,等离激元光学已经成为非常有前景的、涉及多个学科交叉的研究领域和技术前沿。随着微纳加工技术和化学合成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可以在纳米尺度上对结构的组成单元、几何参数和空间分布进行调控。在复杂的等离激元微纳结构中,等离激元谐振模式会同结构或谐振腔内的其它光学模式相互耦合形成新的谐振模式。通过对结构的设计和对参数的定向优化,这些谐振模式会具有更加新颖的光学效应和共振特性。例如,更低的损耗,更强的局
在室内或地下多层封闭场景因无法获取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信号,导致精确的导航与位置服务应用面临困难与挑战。与源自机器人技术的基于视觉的同步定位与测图(Visual SLAM)算法相比,基于激光雷达的同步定位与测图(LiDAR SLAM)算法因其不受室内场景光照条件影响,成为一种室内导航与位置服务应用的可行手段。近几年,采用低成本双激光雷达传感器与全景数码相机配置的激光雷达背包,展示了其在室内
红外光谱仪是利用物质对不同波长的红外辐射的吸收特性,进行分子结构和化学组成分析的仪器,根据分光装置的不同,分为色散型和干涉型。目前,实验室普遍使用的都是体积较大和价格高昂的台式干涉型傅里叶红外(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FTIR)光谱仪。小型化和低成本是当前红外光谱仪发展的的一个主要趋势。更快速、更可靠、更低廉的便携式红外光谱仪有可能在未来进入家庭市场,满足人民对居住环
随着人类对电脉冲的认识与应用的不断发展,电脉冲对于生命体产生的影响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其中,短脉宽电脉冲由于其频率高,强度大等特点,能够有效穿过细胞膜,作用于细胞内部,因此,对于不同参数电脉冲引起的细胞内效应及其应用成为近年来生物电磁领域的研究热点。目前,短脉宽电脉冲已经能够作为一种直接或者间接的治疗手段,对多种疾病,特别是肿瘤进行治疗。然而,目前对于其作用效果的研究依然不够深入,并且在肿瘤治疗
近年来,随着全球老龄化趋势加剧、人口的剧增、社会生活环境的改变等因素使得全球癌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快速上升的趋势,全球癌症负担进一步加重。据2018年全球癌症流行病学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全球癌症新发病例高达1810万,死亡病例高达960万。因此,对癌症的早诊、早治和综合干预已成为现阶段全球在癌症防控领域的重要任务。传统的癌症治疗手段,如化疗和放疗等存在副作用大、无法有效控制晚期恶性肿瘤的进展和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