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士由来能痛饮,世人原不解怜才——兼及蒲松龄的人格与风格

来源 :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ugh8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一个科举失败者的蒲松龄,是我们所熟知的;作为一个杰出短篇小说家的蒲松龄,也是我们所熟悉的;作为一个名士的蒲松龄呢?在蒲松龄的一生中,有很多值得研究的东西,比如他的科举之路,比如他的婚姻爱情,比如他的鬼狐世界,等等;这些都是蒲松龄一生中最容易被我们看见却又纠缠不清的东西。作为一个名士的蒲松龄,早在少年时期便向世人展示了他浪漫的人格,郢中社里的酬唱便是很好的见证。中年的蒲松龄,经历了科举的困厄,挣扎过生活的压迫,这些都重创了他的浪漫精神,他的生活变成了苦闷的象征,他学着痛饮酒,装疏狂,歌哭穷途。人生的最后一页,蒲松龄恬静地安享生命的恩惠,寄情山水,放怀花草竹木,浪漫的精神得到了升华。 本文避开了当前学术界关于蒲松龄研究的热点乃至盲点,并没有过多追求证明什么,也不希望能有多么重大的发现,只希望能用浅陋的文字勾勒出蒲松龄一生的名士人格,并阐释出在这种人格指引下的风格。本文结合蒲松龄的一生,从纵的角度总结出蒲松龄一生的名士心路历程;在此基础上,结合相关作品刻画蒲松龄名士人格的内在和外在特征。在我看来,蒲松龄的名士人格是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在不同的时期表现出来的蒲松龄的名士习性是各有不同的。 在蒲松龄名士人格形成的道路上,有一个人是不能忽略的,那便是其父蒲槃,一个有着名士风范的商人,蒲松龄呱呱坠地的那一刻便注定摆脱不了蒲槃名士风范的影响。总体上说,青年时期的蒲松龄在名士人格里最富有的还是浪漫精神,他追求精神的自由,张扬勃发的个性,睥睨世俗的束缚。这样的个性人格给他的科举道路带来了巨大的困难,并最终导致了他的屡屡败北。在遭受了多次的科举打击后,蒲松龄身心俱疲,病痛也接踵而至,在最痛苦、最苦闷的时候,蒲松龄坚持着《聊斋志异》的创作,在鬼狐世界里寄托他《九月望日,怀张子历友》 P1630 《蒲松龄全集》盛伟编学林出版社1998年版的不满和疏狂,表现在人格上的蒲松龄这一时期更多的是表达了对阮籍和嵇康的向往,一种内心深处的认同。然而,作为一个名士,蒲松龄有足够的理由排解自己的苦闷,在他的文字里,在酒里,在他的名士人格里,他都能找到排解苦闷的良方。这一时期的蒲松龄,在科场是苦闷的,在名场上却并不苦闷,他结识了一些大名士,如王士稹;他得到了当地父母官的肯定,开始和他们唱和。这些都保证了老年的蒲松龄有一个很平和的心态,一种升华了的名士风流,既有对自己的体认,也有对陶渊明的钦羡。纵观蒲松龄充满悲喜的一生,总能从中找出属于名士的浪漫和苏世独立。这就是作为名士的蒲松龄,没有太多的张扬,却用一生阐释了属于名士的精神。蒲松龄是一个名士,一个北方的名士,一个中下层文人中的名士,一个属于淄川的名士,这些都来自于地域和地位的因素制约,这让蒲松龄在名士的人格上和同时期以及稍后的曹雪芹、吴敬梓等名士有很多的不同,这也让他在名士人格上有些许的特立独行。
其他文献
本文主要以20世纪50年代革命历史小说中被称为具有“传奇性”特质的作品为研究对象,并将此类作品命名为“类传奇叙事”。在对作品的细读中,主要分析了它与民族传统叙事的密切关
采用金相手段研究了2.25Cr1Mo 0.25V钢在不同保温温度和不同保温时间下的奥氏体晶粒长大规律,并建立了晶粒长大模型。结果显示:该钢的粗化温度为1 100℃,当温度达到1 250℃时
本文旨在探讨《十四行集》中诗人所塑造的自我形象,指出其在中国新诗史上独特性及重要意义。在详细的诗歌文本分析基础上,本文指出——诗人冯至在《十四行集》中塑造了一位沉思
《共产党宣言》开篇指出:“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徘徊。旧欧洲的一切势力,教皇和沙皇、梅特涅和基佐、法国的激进党人和德国的警察,都为驱除这个幽灵而结成了神圣
本论文主要是从“史诗性”的角度对“十七年”长篇小说进行观察。以前虽然有针对“十七年”长篇小说“史诗性”的研究,但大多是针对个体文本的研究,有较为系统的论述也大多分散
本文采用书面问卷调查的方法,研究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中高级水平美国学习者的汉语惯用语语义理解情况。我们以具有中高级汉语水平的28名美国留学生作为被试,要求其用汉语或英语
民勤是西部经济欠发达县份,生态环境脆弱,经济基础薄弱。特殊的县情决定了民勤各级党组织要不断增强执政能力、密切党群关系,必须首先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提高各级党组织领导
本文对文化翻译视角下的严复译论进行了研究。文章认为,文化翻译论注重翻译的文化性质,强调翻译是一种具体的文化建构活动,主张综合原著、主体、译文、译入语文化等多方面因素,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