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学习者汉语惯用语语义理解研究

来源 :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lg12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采用书面问卷调查的方法,研究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中高级水平美国学习者的汉语惯用语语义理解情况。我们以具有中高级汉语水平的28名美国留学生作为被试,要求其用汉语或英语写出句子中惯用语的意义,并选择或写出理解的根据。 本论文的实验研究表明:学习者在理解不同类型的汉语惯用语时,使用的语义理解策略最多的是“通过上下文推断”,其次是“惯用语的字面义”;学习者将“惯用语的字面意义”和“借助母语”两种策略综合使用时,成功率明显高于其他的语义理解策略的成功率;学习者仅从字面义来推断惯用语的语义,成功率最低。 在隐喻或转喻的认知模式上,汉语和英语惯用语整体或部分语义上是否一致,对学习者理解汉语惯用语的正确率有影响:在隐喻或转喻的认知模式上,汉语和英语惯用语在整体或部分语义上一致,学习者理解的正确率高。学习者在理解那些汉语和英语部分语义一致的惯用语,比整体语义一致的惯用语的正确率要高。学习者对转喻式汉语惯用语理解的正确率高于隐喻式汉语惯用语。 我们在分析学习者理解不同类型汉语惯用语所使用的语义理解策略以及成功策略的基础上,对学习者语义理解偏误进行分类,并针对对外汉语教学提出一些教学建议。
其他文献
本文共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为绪论,就本文的选题意义和论述原则进行简单的描述。我国古代文学的发生、发展及其特质,都与史学乃至经学有密切的联系。《左传》和《史记》的
介绍了各种不同活性端基、不同主链结构的液体橡胶对环氧树脂的增韧改性的机理;探讨了活性端基种类、液体橡胶用量、相对分子质量等因素与环氧树脂增韧改性效果的关系;并论述
本文主要以20世纪50年代革命历史小说中被称为具有“传奇性”特质的作品为研究对象,并将此类作品命名为“类传奇叙事”。在对作品的细读中,主要分析了它与民族传统叙事的密切关
采用金相手段研究了2.25Cr1Mo 0.25V钢在不同保温温度和不同保温时间下的奥氏体晶粒长大规律,并建立了晶粒长大模型。结果显示:该钢的粗化温度为1 100℃,当温度达到1 250℃时
本文旨在探讨《十四行集》中诗人所塑造的自我形象,指出其在中国新诗史上独特性及重要意义。在详细的诗歌文本分析基础上,本文指出——诗人冯至在《十四行集》中塑造了一位沉思
《共产党宣言》开篇指出:“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徘徊。旧欧洲的一切势力,教皇和沙皇、梅特涅和基佐、法国的激进党人和德国的警察,都为驱除这个幽灵而结成了神圣
本论文主要是从“史诗性”的角度对“十七年”长篇小说进行观察。以前虽然有针对“十七年”长篇小说“史诗性”的研究,但大多是针对个体文本的研究,有较为系统的论述也大多分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