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中小学教师入职教育政策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menl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期以来,我国师资培育以教师进入教学岗位为界限,被划分成职前培养和在职培训两个相互独立的阶段。随着我国终身教育思想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教师教育是由职前培养、入职教育和在职培训三个相互独立又相互衔接的阶段构成。国家在中小学教师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方面相继颁布了多项专门政策,可唯独同样作为教师教育一体化组成部分的入职教育没有出台专项政策,中小学教师入职教育的相关规定依旧涵盖于1999年《教师继续教育规定》和2011年《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之中。这两份政策文本也只是规定了教师入职教育的对象、培训目的和培训时间,具体到如何开展入职教育,如何保障入职教育质量,以及相应的教育经费投入机制和政策督导机制等,文件中并未做详细的、可操作的规定。可见,在实践层面,我国中小学入职教育依旧遭遇很大程度上的漠视,其中作为国家意志反映的政策法规缺失成为制约入职教育有效开展的关键因素之一。简言之,我国中小学新教师入职教育政策在整个教师教育政策体系中的位置十分不突出。主体地位的缺失和政策内容的不完善,导致入职教育政策执行中逐渐暴露出岗前集中培训形式化、新教师校本培训效果欠佳,以及政策监督评价机制缺位等问题,在某种程度上延缓了初任教师专业发展进程。分析其原因,观念滞后、体制障碍以及环境影响是我国中小学初任教师入职教育政策存在问题的主要因素。可见,完善入职教育政策将成为促进中小学初任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从教育政策角度来研究中小学新教师入职教育,不但是入职教育有效实施的保障,更是构建和完善我国职前职后一体化教师教育体制的需要。因此,本文在对入职教育政策实施现状、问题及原因归纳的基础上,首先对入职教育政策目标做系统探究;然后在目标的指导下构建国家、地方和学校三个有机统一的政策内容体系;出于确保政策目标在实践中最大程度落实的考量,本文又对入职教育政策实施机制进行了理论构建;同时提出入职教育政策实施的条件保障,最大程度的减轻入职教育政策执行阻力,以保障入职教育政策顺利实施。具体来说,全文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导论,其论述了本研究的起源、分析研究现状及研究意义和方法等;第二部分对我国中小学教师入职教育政策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考察,并分析其原因;第三部分从理论上研究和分析我国中小学教师入职教育政策的实质和价值取向,以确立要解决的政策问题和提出科学的政策目标。第四部分围绕教师入职教育政策目标,从国家层面、地方层面和学校层面来完善我国中小学教师入职教育政策内容。第五部分重点研究教师入职教育政策的实施过程,提出一些具体实施建议。第六部分为保障教师入职教育政策内容的科学性,实施的有效性提出一些必要的条件保障。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P-AKT和PTEN在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以及二者的相关性,旨在为喉癌的早期诊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67例经术前病理活检及HE染色病理证实为喉鳞状细胞癌的组织(首
我国拥有广袤的草原资源,草原资源作为畜牧业生产的基础,是牧民的主要经济来源。近年来,草原退化引发了自然环境危机,威胁到了牧民的生存权和发展权,现代畜牧业的建立在现有
选秀节目,是一种舶来品。它自2004年湖南卫视《超级女声》开播以来,在中国经历了简单复制、低俗化、被国家广电总局叫停以及重新崛起发展的曲折历程。在这一过程中,尽管观众对节
随着电子纸显示技术的推广与应用,我们对电子纸已不再陌生,电子纸不仅是一种纸的替代品,而且是具有很大发展潜力的未来显示设备,电子纸显示技术分为很多类型,目前市面上最具
本文旨在对从新石器时期到明清时期横吹笛乐器的形制发展做出一个大致考略,每时期中将资料分为了文献资料、实物资料、图画资料三部分进行整理,精选出各时期有代表性的进行展示
个人金融业务是指商业银行对居民个人或家庭提供的银行及其他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的总称。我国经济超过十年的快速发展后,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持续改善和提高,而个人金融业务因
在历年的反倾销调查中,提起反倾销诉讼的进口国居于优势地位,而被起诉的中国出口企业则处于劣势,这种优势与劣势的对比极为明显地反映在价格承诺规则之中。由于很多中国企业对价
随着微电子制造业的高速发展,电子封装装备对运动系统速度、精度及成本等提出了苛刻的要求。高性能封装装备将实现高加速(10-15g)运动条件下执行机构的微米级(1-3μm)快速精
本文在运用灰关联分析法评价成本因素与非成本因素综合存在的有色金属选址问题的基础上,运用灰关联分析,计算各有色金属选矿厂厂址方案的优劣关联度,从而确定最优方案。
本文作者介绍了无土栽培技术以及无土栽培新技术集成模式,并总结了在无土栽培模式下茄子茎基腐痛的发生与诊断、病害发生原因、病害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综合防治措施等,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