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磁性纳米粒的构建及其在肝癌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shili1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磁性荧光纳米粒将磁性纳米粒与荧光材料偶联,具有许多特殊的优越性能,被广泛应用于体内成像及靶向治疗等生物医药领域。本文目的在于构建一种具有双向增强磁共振成像(即T1/T2-MRI)和荧光成像能力的多功能磁性荧光纳米粒,促进肝癌的靶向诊断研究。  本文主要研究工作包括:  对具有叶酸靶向性的钆螯合Fe3O4-Au的磁性荧光纳米粒(FA-Cy5.5-MFNP)进行表征。FA-Cy5.5-MFNP近似球形,水化半径为225.6nm。原子吸收法测得铁含量为600ug/mL、钆含量为200ug/mL。磁饱和强度为83.9emu/g Fe。T1、T2弛豫率分别为9.71mM-1s-1、188.99mM-1s-1。具有强烈荧光。  MTT分析显示FA-Cy5.5-MFNP无明显细胞毒性,对肿瘤细胞(Bel7402)及正常细胞(ECV304)的生长增殖均无明显影响。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细胞内荧光成像,发现与NIH3T3细胞相比,表达有叶酸受体的Bel7402细胞可摄取更多磁性荧光纳米粒,说明该纳米粒能够实现体外荧光成像且具有靶向性。磁共振成像显示该纳米粒能够明显增强T1成像信号,使T1-MRI图像变亮,也能显著改善T2成像,使T2-MRI图像明显变暗。  小动物成像及磁共振成像扫描考察FA-Cy5.5-MFNP在活体内T1/T2-MRI及荧光成像效果。皮下接种Bel7402细胞建立裸鼠肝癌皮下瘤模型。尾静脉注射后利用小动物成像观察荷瘤裸鼠体内荧光分布,结果显示该纳米粒可靶向肿瘤部位实现活体内荧光成像。磁共振成像系统扫描发现T1-MRI成像中肿瘤部位明显变亮,而T2-MRI成像中肿瘤部位显著变暗,说明该纳米粒具有良好的T1/T2双模式磁共振成像能力。  综上所述,FA-Cy5.5-MFNP具有良好的理化性质、磁学性能及荧光特性,安全性好,具有良好的靶向功能,有机结合了T1/T2两种磁共振成像能力和荧光成像能力,是一种很好的多模式成像对比剂,在肝癌及其他癌症诊断方面具有很大应用潜力。
其他文献
枣大球蚧Eulecanium gigantea(Shinji)即枣球蜡蚧是一种危害严重的危险性害虫,具有分布范围广、繁殖力强,并且可随苗木调运做远距离传播的特点。1996年,被国家林业部定为国内森
直接接收到的卫星云图由于多种原因可能导致其对比度较差,这不利于后续的准确的台风业务预报。为了有效利用卫星云图的有用信息,抑制背景杂波和噪声,非常有必要对获取的卫星云图
传统的人机交互局限于键盘、鼠标和操纵杆的应用,在界面的友好性和自然性上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要求。基于视觉的手势交互利用摄像头获取人手运动的图像序列,通过提取手部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