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VP+在+L”,“在+L+VP”和“在+L+VP着”在使用过程中有诸多相似处,本文尝试从动词与构式的整合角度,一一分析这三类构式在语义上的产生来源,试图有助于共时层面的辨析和对相关理论的深化运用。第一章引言介绍了位于动词前后的处所短语“在+L”的研究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明确了本文的研究出发点是为了探索该类构式和动词之间的语义整合路径。这类研究是对“构式决定论”和“动词核心论”的质疑,通过具体的事件关联和角色熔合分析,指出汉语中最终表达式义的形成是来自于构式与动词的共同作用。本文的研究范围初步确定为三类构式:“VP+在+L”,“在+L+VP”和“在+L+VP着”。第二章是对这三类构式的理据性探讨,明确各类构式的基本式义和核心义,这是探讨构式义与动词义进行相互整合的基础。构式义形成的理据性既有历史原因也有句法位置因素,本章一方面从历时承继角度考察构式形成的理据性,一方面从构式组件的句法功能角度考察构式形成的共时理据性,试图借助构式语法和认知语法的合力来解决实际问题。通过本章的研究,明确了构式“VP+在+L”是存在构式,中心意义表示:人或物以某种状态存在于某地;构式“在+L+VP”是动作构式,中心意义表示:人或物在某地持续进行某动作;构式“在+L+VP着”是状态构式,中心意义表示:在某地呈现某状态。第三章和第四章是全文的主体,呈递进状展开。其中第三章主要从动词与构式的事件关联角度论述构式义的引申规则,这是动词与构式的第一层语义整合,整合的结果是新的构式义的产生。构式规定动词事件可以通过子类、前提、方式、结果等与之关联,因而构式在选择动词时,也选择了与动词的整合方式。构式中心义制约了构式对动词的选择,因而不同构式与动词的整合方式也不尽相同。构式“VP+在+L”规定动词事件可以是构式事件的子类、前提、方式、结果。构式“在+L+VP”规定动词事件可以是构式事件的子类、结果。构式“在+L+VP着”规定动词事件可以是构式事件的子类、前提。构式与动词的事件关联理论解释了为什么与构式义差异较大的动词可以进入其中。第四章是从构式和动词角色熔合出发,探讨动态论元构式的多种语义浮现,这是动词与构式的第二层语义整合,整合的结果是具体表达式义的产生。第四章是在第三章的基础上就每类关联方式展开角色熔合的探索。不同的角色熔合会显现不同的注意窗,进而浮现出不同的语义。角色熔合要符合语义熔合原则和一一对应原则,不符合一一对应原则的角色熔合情况称之为角色误配,主要有:施事遮蔽、施事剪切。施事遮蔽是指施事以下的角色与构式角色对应,施事虽然没有出现但可以用介词引入(如被动句)。施事遮蔽时,语义凸显动作结束后的状态或结果义。施事剪切是指施事以下的角色与构式角色对应,施事不能通过任何形式补出(如中动句)。施事剪切时,动作义彻底消失。“在+L”类构式在与动词的角色熔合中,或角色对应,或施事遮蔽,或施事剪切,浮现出不同的语义。动词和构式也正是通过这种角色的熔合,共同整合出最终表达式义。第五章是对全文的总结,指出了本文在写作中的理论创新之处,也同时指出了尚待挖掘的空间,为今后的学习研究指明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