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居民幸福感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人们福祉的重要指标。什么样的发展能为人们带来更大的幸福?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和社会结构的巨大变化,国民幸福问题引起了决策者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哪些因素影响幸福以及如何提升国民幸福感水平成为社会各界探讨的焦点。目前关于幸福感影响因素的研究,多是从心理学和经济学的角度,主要集中于个体层面因素和经济因素的研究,对社会因素的关注度不够。本文认为对居民幸福感的考察不能脱离社会的发展,这是居民幸福感的社会基础和源泉。源于欧洲的社会质量理论为研究社会发展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理念和研究范式,也为系统探讨居民幸福感提供了一个新视角。本文即是尝试运用社会质量理论,从实证的角度探讨社会质量与居民幸福感之间的关系。这可丰富幸福感的理论解释框架,也可检验社会质量理论在中国社会背景下的适用性。 社会质量(Social Quality)具体是指民众在提升其福祉和个人潜能的条件下,能够参与社区的社会、经济与文化生活的程度。与传统依赖经济标准测量生活质量的理论与方法不同,社会质量理论以“社会”为导向,强调人们在团体中、社区中和社会中的相互依存关系。它倡导建立一种以公民权、民主、平等和社会团结为核心价值的社会,具体包含社会经济保障、社会凝聚、社会包容和社会赋权四个维度。本文幸福感(Well-being)是指人们对社会生活中自身存在与发展状况的一种主观感受,它既同人们生活的客观条件密切相关,又体现了人们的需求和价值,具体包含经济充足体验感、自我效能与价值感、公共服务与政策体验感、社会生活与健康满意感、未来预期与信心感五个维度。 论文的基本思路和结构如下: 第一章为绪论,阐述了本研究的研究背景与研究问题、研究价值和研究框架,并对有关幸福感和社会质量研究进行了文献梳理与评价等。第二章介绍了本研究的研究方案。第三至六章分别从实证角度,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方程探讨了社会经济保障、社会凝聚、社会包容、社会赋权与居民幸福感及其各维度之间的关系。第七章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和结构方程模型从总体上探讨了社会质量对居民幸福感的影响效应与路径。第八章是结论部分,对全文总结,提出政策启示,并指出不足和改进的方向。 本研究的主要发现和结论有以下几点: 第一,相比个体因素与宏观经济因素,社会质量对居民幸福感形成重要影响。这说明幸福感作为居民对自身社会生存与发展状况的一种综合主观感受,更多受到来自社会层面因素的影响。这反映了人的“社会属性”,同时,也验证了社会质量理论的合理性。 第二,社会质量四个维度中,社会凝聚对居民幸福感影响程度最大,这说明社会团结与社会信任成为当前影响居民幸福感的重要维度;社会经济保障对居民幸福感的影响程度次之,这显示基本生活保障仍然是当前影响我国居民幸福感的重要因素;不可忽视的是,社会包容对居民幸福感的影响程度几乎与社会经济保障相同;社会赋权对居民幸福感的影响最小,这说明对当前我国居民幸福感来说,社会参与和能力提升还不是主要影响因素。 第三,幸福感作为一种复杂的社会心理与主观体验,应该采用整合思路来确定幸福感的结构内容与构成要素。 第四,社会质量四个维度对居民幸福感的影响路径是以其各自独立的方式对居民幸福感形成直接影响,不存在交互影响或通过四个维度中的某一维度对居民幸福感形成影响路径,这也再次验证了社会质量理论的合理性,体现了社会质量理论的内在统一性。 由此,本研究认为,对居民幸福感的提升应从生产导向转向社会质量导向,其在政策取向上指向的是一种更广泛的社会保障,是一种全方位应对风险的系统性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