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消化性溃疡(peptic ulcer,PU)是一种慢性胃肠黏膜层溃疡性炎症,溃疡常超过黏膜肌层,多累及胃和十二指肠。慢性、周期性、节律性上腹疼痛是消化性溃疡的主要典型症状。其它胃肠道症状及全身症状如嗳气、恶心、呕吐、反酸、胸骨后烧灼感(烧心)、流涎、便秘等可单独或伴疼痛出现。其特点是病程漫长易反复,病情程度轻重不一,复发率高,治疗难度大,与胃癌的发病具有相关性。临床上多表现为病情反复发作且根治难度大。本病的病因普遍认为与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Hp)感染、胃酸及胃蛋白酶消化相关,发病常因饮食不节、损伤、遗传、非甾体药物、神经精神等所致。西药治疗主要是通过抗Hp感染、修复和保护胃黏膜及抑制胃’酸为主,但复发率高、副作用大,病人难以耐受。为提高消化性溃疡治疗疗效、优化治疗手段、降低复发率等问题,现代医家对其病因病机、治疗方法、作用机制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并取得一定进展。在中医古代文献中PU无对等的病名,根据其病因、病机及临床表现,可将其归属于中医“胃脘痛”、“嘈杂”、“痞满”、“吐酸”等范畴,多因脾胃虚弱、情志所伤、饮食劳倦、湿热蕴结等致脾胃损伤、胃膜受损而为病。古代医家创立了对于本病的基本治则和大量行之有效的方药,为后世提供了丰富的内容及治疗依据。近代医家通过大量的临床实践与实验研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继承与发扬古代医家学术思想的基础上,认为脾胃虚弱为发病之本,胃络瘀阻贯穿疾病始终,内疡形成为局部病理变化。治疗中结合中医辨证论治的核心原则,中药内服、针灸、中西医结合、传统功法等多种治疗手段大量运用于临床,疗效显著、无明显不良反应、降低复发率等特点,患者认同度高,逐渐展现出中医药治疗本病的独特的优越性和广阔的前景。本文通过对十余年来中医有关文献进行综述分析,较为系统的认识了PU的中医研究进展,从中发现现阶段中医研究的优势与不足之处,并提出了一些粗浅的看法与努力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