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视角下女性老漂族的城市社会融入问题研究

来源 :安徽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gital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老龄化程度的加深,老年人在我国流动群体中的比重越来越大。本文将老年流动人口称为老漂族,他们出于传统家庭观念中的责任意识,离开老家熟悉的社会环境来到陌生的城市帮助子女照顾孙辈,场域的变化使得他们原有的社会关系网络被迫中断,并且还会面临语言文化、生活习惯和人际交往方式等方面的种种不适应。社会融入是流动群体进入流入地必经的一个过程,老漂族也不例外,他们不同于其他流动群体,因为年龄和流动的身份而成为双重弱势群体,因此在城市社会融入问题上变得更加艰难。本文的研究对象是女性老漂,因为在现实生活中,出于家庭整体利益的考量,老漂们大多为女性并且是单漂。本文从社区的视角来探讨女性老漂们的城市社会融入问题,女性老漂们在城市中的生活和交往活动主要围绕着社区进行,社区作为社会结构的基本单位,是城市社会的一个缩影,能够很好地反映老漂的城市社会融入状况。本文选取Y市比较具有代表性的S社区作为观察研究的场所,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采用观察法和半结构式访谈法对S社区女性老漂族的社会融入过程进行多维度分析,主要围绕制度环境、社会文化、社会关系和个体心理等几个方面的融入状况进行探究。老漂们在制度环境融入方面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异地医保报销难上,除此之外,在老年人的城市公共服务和社区福利服务上也存在着一定的排外现象;文化融入方面表现为语言差异带来的交往障碍,生活习惯的差异和闲暇时间安排较为单一;老漂族在城市中的日常生活主要围绕家庭和社区两大场所展开,因此笔者将社会关系融入分为家庭关系融入和社区融入两大块,老漂族在家庭关系融入层面呈现出冲突与团结并存的特征,虽然存在着冲突,但大体上能够维持较高的团结性。社区融入主要从老漂族的社区参与意愿、状况和社区交往三个方面进行考察,发现老漂族整体社区参与和社区交往的积极主动性不高,与社区居民的交往具有频率低、程度浅和浮于表面等特征;本文从老漂族对城市社区的满意程度、角色转换、身份认同及归属感和城市居留意愿四个层面来考察老漂族的个体心理融入程度,发现她们的心理融入程度普遍较低,她们始终把城市社区当成是子女的家,这在一定程度上与她们是女性单漂的群体特征有关。老漂族虽然在同样的社区环境中生活,但是融入程度却并不相同,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包括制度型社会资源的欠缺、社区的环境和组织因素、代际关系的影响以及个体内部因素的差异。制度型社会资源的欠缺不利于老漂族进行更加深入长远的社会融入;社区的环境和组织因素可以为老漂族更好的融入社区创造条件;代际关系好坏直接影响着老漂族的融入进程;个体因素方面,老漂族的生理和心理特征,漂的时间、距离和主动程度,个体原先的社会记忆都对老漂族的社会融入产生重要影响。对于老漂族社会融入影响因素的挖掘,有助于我们提出针对老漂族城市社会融入的具体策略,笔者试着从制度政策、社区、家庭代际关系三个层面提出合理地建议,希望能够帮助老人顺利地融入到城市社会。最后,笔者希望通过对女性老漂族城市社区融入问题的研究,提高社会对老漂群体的关注度,帮助老漂们在城市中度过幸福的晚年生活。
其他文献
问题源于人们对现有或未知事物不解和探究以及对人类发展的自我反思。问题也就成为了科学研究的逻辑起点。毛泽东说:“问题就是事物的矛盾,哪里有没解决的矛盾,哪里就有问题。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城市化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城市规模日益扩大,城市数量与日俱增,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城市建设拆建过程中,破坏城市原有的历史风貌,忽略城市文化的保护与
老年人长期照护是指老年人由于生理、心理受损,生活不能自理,因而在一个相对较长的时期,甚至在生命存续期内都需要他人给予的各种帮助的总称。与人口老龄化、高龄化相伴随的是庞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在“乡政村治”的新型乡村治理格局下,国家将政权上收至乡镇,在农村实行村民自治制度,即在农村范围内,由村民依法办理与自身利益休戚
在华北村庄农民的观念中,“光棍”不算一个家庭,而在中部村落农民的观念中,“光棍”是一个意义完备的社区性家庭,但在华南村落农民的观念中“纯女户”才是毫无意义的家庭。不
留守儿童的问题在我国由来已久,社会和学术各界都对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人格发展、学业表现等内容给予了大量关注。但对于正处于人生重要成长阶段的留守儿童来说,家庭结构不完
基于聚天冬氨酸优异的缓蚀阻垢性能,试验室人工合成并制得聚天冬氨酸.通过静态阻垢试验可知当聚天冬氨酸与羟基亚乙基二膦酸质量比1∶1混合使用后,阻垢性能优于任一单体.在PA
择偶作为一种复杂的社会、文化和心理现象,近年来已成为社会学与心理学炙手可热的研究课题。西方最早展开对择偶的研究,从社会学和心理学的视角出发,探索择偶行为的内部机制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