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老龄化程度的加深,老年人在我国流动群体中的比重越来越大。本文将老年流动人口称为老漂族,他们出于传统家庭观念中的责任意识,离开老家熟悉的社会环境来到陌生的城市帮助子女照顾孙辈,场域的变化使得他们原有的社会关系网络被迫中断,并且还会面临语言文化、生活习惯和人际交往方式等方面的种种不适应。社会融入是流动群体进入流入地必经的一个过程,老漂族也不例外,他们不同于其他流动群体,因为年龄和流动的身份而成为双重弱势群体,因此在城市社会融入问题上变得更加艰难。本文的研究对象是女性老漂,因为在现实生活中,出于家庭整体利益的考量,老漂们大多为女性并且是单漂。本文从社区的视角来探讨女性老漂们的城市社会融入问题,女性老漂们在城市中的生活和交往活动主要围绕着社区进行,社区作为社会结构的基本单位,是城市社会的一个缩影,能够很好地反映老漂的城市社会融入状况。本文选取Y市比较具有代表性的S社区作为观察研究的场所,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采用观察法和半结构式访谈法对S社区女性老漂族的社会融入过程进行多维度分析,主要围绕制度环境、社会文化、社会关系和个体心理等几个方面的融入状况进行探究。老漂们在制度环境融入方面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异地医保报销难上,除此之外,在老年人的城市公共服务和社区福利服务上也存在着一定的排外现象;文化融入方面表现为语言差异带来的交往障碍,生活习惯的差异和闲暇时间安排较为单一;老漂族在城市中的日常生活主要围绕家庭和社区两大场所展开,因此笔者将社会关系融入分为家庭关系融入和社区融入两大块,老漂族在家庭关系融入层面呈现出冲突与团结并存的特征,虽然存在着冲突,但大体上能够维持较高的团结性。社区融入主要从老漂族的社区参与意愿、状况和社区交往三个方面进行考察,发现老漂族整体社区参与和社区交往的积极主动性不高,与社区居民的交往具有频率低、程度浅和浮于表面等特征;本文从老漂族对城市社区的满意程度、角色转换、身份认同及归属感和城市居留意愿四个层面来考察老漂族的个体心理融入程度,发现她们的心理融入程度普遍较低,她们始终把城市社区当成是子女的家,这在一定程度上与她们是女性单漂的群体特征有关。老漂族虽然在同样的社区环境中生活,但是融入程度却并不相同,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包括制度型社会资源的欠缺、社区的环境和组织因素、代际关系的影响以及个体内部因素的差异。制度型社会资源的欠缺不利于老漂族进行更加深入长远的社会融入;社区的环境和组织因素可以为老漂族更好的融入社区创造条件;代际关系好坏直接影响着老漂族的融入进程;个体因素方面,老漂族的生理和心理特征,漂的时间、距离和主动程度,个体原先的社会记忆都对老漂族的社会融入产生重要影响。对于老漂族社会融入影响因素的挖掘,有助于我们提出针对老漂族城市社会融入的具体策略,笔者试着从制度政策、社区、家庭代际关系三个层面提出合理地建议,希望能够帮助老人顺利地融入到城市社会。最后,笔者希望通过对女性老漂族城市社区融入问题的研究,提高社会对老漂群体的关注度,帮助老漂们在城市中度过幸福的晚年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