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造性思维是创造性的核心,它是人的一种高级认知活动,它是指这样的一种思维过程,也就是个体在已经学习到的知识、或者日常获得的经验的基础上,经过多种角度的思考与综合,从而产生出了新颖独特的、与众不同的、具有社会价值的新型产物。当人们对于某一个问题百思不得其解时,然后由于某种机遇或者某个灵感的出现突然使一种新思想、新心像浮现了出来,使得问题一下子可以迎刃而解,这个过程就是顿悟。根据对创造性思维进行的进一步深入研究与思考,我国学者张庆林等提出了顿悟的“原型启发”理论。该理论的主要内容是,当人们在遇到需要解决的问题时,通常会从自身已经获得的知识经验的系统中提取出与当前问题相匹配的源问题知识,用来帮助解决当前的问题。这里所说的原型,指的是在个体解决问题时,促进了其使用创造性的方法进行问题解决的那个启发事件,个体已经具有的原型知识为当前需要解决的问题扩展了思路,提供了相关的关于思维方法的启发。该理论认为,顿悟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原型启发的过程,并推测,在个体思考并解决顿悟问题的过程中,一共经历了“原型的激活”和“问题的解决”这两个认知加工机制。在现实生活中,原型启发导致了许多创造性思维的突然出现。一个问题的成功解决,或者说是表征的突然转换或者重新建构,与“原型”的激活以及从“原型”中所获取的启发信息的质量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被试是否能够有效的解决创造性问题,关键在于其是否能够从已有的知识经验系统中激活恰当的原型,并且从该原型知识中获取有用的启发信息。原型启发理论地深刻揭示了创造性思维的本质,原型的启发效应在有关创造性思维产生的过程的研究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一理论先后得到了一些实验的初步检验,并被认为具有较高的生态效度,同时也被认为更加符合现实生活中的有关的创造性思维的特点(邱江,2007)。基于前人关于创造性问题的研究以及对于原型启发理论的探索,怎样学习原型可以使信息的加工更加深入,或者形成更加有效的表征,什么样的原型学习条件可以使原型启发效应更加有效,是本文想要探讨的问题。本研究基于在创造性问题解决中的原型启发理论,进一步提出了在原型材料学习的阶段中不同的学习条件会影响到个体对创造性问题的解决的假设。采用“一个原型学习——一个问题测试”和“多个原型学习——多个问题测试”的实验范式(邱江,2010),对这一假设进行检验。本研究分为两个实验,分别通过控制原型学习时间长短以及原型学习材料的情境性来探讨原型学习条件对于问题解决的影响。实验一采用了“一对一”的实验范式,将自变量控制为原型学习后立即解决问题以及原型学习一分钟后再解决问题,因变量为问题解决的成功率以及问题解决反应时。实验结果是原型学习一分种后与原型学习完立即解决问题这两者的正确率没有显著差异,反应时也没有显著差异。说明原型学习时间的长短对于原型启发效应没有显著影响,在较长的学习时间内并没有促使对原型进行更加深入加工或者更好的表征,没有使得关键启发信息量增加。实验二采用了“多对多”的实验范式,将自变量控制为实验材料有无情境性与不同数量(“五对五”,“十对十”)的学习范式,因变量为原型激活率、问题解决成功率以及问题解决反应时,探讨原型学习条件的情境性对于原型启发两阶段的影响,以及原型的不同表征方式与工作记忆的关系。实验结果是原型学习材料的情境性主效应显著,证明情境模型的建立对于原型启发效应有着显著的影响;学习材料的数量主效应不显著,支持了“原型的激活是一种自动加工”的观点(曹贵康等,2004;吴真真等,2008);交互作用显著,即在“十对十”的范式下,有情境比无情境对于原型启发效应的影响显著,而有“五对五”的范式下,其影响不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