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结合光谱法已经被用于杀真菌药物筛选和分子相互作用的分析,但由于真菌CYP51(羊毛甾醇14α-去甲基化酶)是膜结合蛋白,较难纯化得到足够量且有活性的靶酶,所以在研究中通常采用纯化的可溶性原核CYP51蛋白,这种做法不可避免会造成误差。因此建立一种快捷和准确的方法用于靶酶CYP51的杀真菌剂的筛选,对大量筛选新型合成药物具有重要的意义。运用此方法可以分析杀真菌剂和靶酶CYP51的结合能力,筛选潜在有应用价值的新型杀真菌剂,并为优化设计合成高效、低毒、高选择性的DMIs杀真菌剂化合物提供了重要依据。以稻瘟菌微粒体和异源表达的稻瘟菌CYP51为材料,分析了以市售烯唑醇、戊唑醇、三唑醇和三唑酮为代表DMIs类杀真菌剂与CYP51的结合能力,分析了靶酶活性、靶酶纯度和靶酶浓度对二者结合光谱的影响,并与生物测试结果比较分析其可靠性。结果表明靶酶的活性、无其它P450干扰和合适的靶酶浓度是获得准确结合光谱的必要条件。烯唑醇、戊唑醇、三唑醇、三唑酮与靶酶结合常数(Kd)分别为0.143μM、0.24μM、0.257μM、0.307μM,该结果与其对稻瘟菌生长抑制能力(120h-EC50)显著相关,证明光谱法可作为一种简便可靠的DMIs类杀真菌剂筛选方法。以E. coli表达CYP51为材料,研究不同结构的药物与CYP51的结合能力,结果表明:含吲哚环类药物EVE-2、EVE-3及LHEXP-10、LHEXP-3s均和CYP51结合,结合常数分别为73.039μM、18.634μM、2.18μM、66.998μM;三唑并咪唑啉酮类药物FBQbp-25与CYP51结合,Kd值为1.607μM,FBQbp-57与CYP51不结合;咪唑啉酮类药物中的SYL-25、SYL-35、SYL-36、DM-2、SC-11均与CYP51紧密结合,Kd值分别为5.147μM、8.653μM、10.199μM、3.603μM和3.795μM,而SYL-27、DM-5、SC-17、SYC-4与CYP51的完全不结合,SYL-26、SYL-33、SYC-11和ZD-6与CYP51有部分结合,但结合特异性较低。通过研究还发现部分药物与CYP51的结合能力,与它们对稻瘟菌生长抑制实验的结果不相符合。同类型的药物在基本结构相同的情况下,取代基的数量、位置及种类的不同,使它们与CYP51的结合能力也不同。19种药物筛选结果,其中EVE-3、LHEXP-10、FBQbo-25、SYL-25、SYL-35、SYL-36、DM-2、SC-11具有杀菌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