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茶树(Camellia sinensis (L.) Kuntze)属于亚热带常绿作物,原来多伴生于我国亚热带的常绿阔叶雨林和季雨林的森林群落之中,并处于森林林冠层之下,是一种耐荫植物。在茶树栽培过程中,人为的将茶树从原生的生态环境中迁出,进行了人工单作的纯茶园种植,而这种传统的茶园栽培模式结构生态系统过于简单,生态环境条件恶劣,制约着茶树的生长及茶叶品质的进一步提高。为了能够为茶树生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系统和生态环境,改变简单茶园的生态环境条件和提高茶叶品质,在茶园栽培的实践过程中,运用生态学原理,利用生物配置优势,来寻找有利的茶园生态环境并能提高茶叶品质的栽培模式,一直是世界茶叶生产各国关注的问题,国内也对茶园的生态环境和茶园间作植物种类进行大量研究,并形成多样的茶林复合栽培模式以及设施茶园模式。但是,对各茶园栽培模式之间的生态环境和茶叶品质的比较,目前研究尚不够深入。因此,本研究就几种常见茶园的不同栽培模式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进行系统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通过对塑料大棚茶园、松茶间作、林篱间作栽培与单作纯茶园4种栽培模式的研究,得出以下研究结果。1.不同茶园栽培模式光照强度在日间变化中纯茶园均显著高于塑料大棚栽培模式、松茶间作栽培模式、林篱栽培模式;在空气温度日变化与垂直梯度变化中,温度高低依次分别是:纯茶园模式>塑料大棚模式茶园>松茶间作模式茶园>林篱模式茶园;在相对湿度日变化中,增湿效应最明显的是林篱茶园,其次是塑料大棚茶园和松茶间作茶园。2.复合茶园模式能有效的保持土壤水分和土壤肥力。四种茶园中,松茶间作模式中土壤含水量最高,其次是塑料大棚模式和林篱间作模式;土壤肥力水平状况依次为:设施大棚茶园>松茶间作茶园>林篱茶园>纯茶园。3.复合茶园能降低光照强度,增加空气湿度,有利于提高茶叶中氨基酸和水浸出物的含量,从而有利于提高茶叶的品质。松茶间作茶园的茶叶中水浸出物含量最高;大棚茶园茶叶中氨基酸含量最高、酚氨比最小。4.通过茶叶品质与小气候及土壤理化性质指标的相关性分析,说明茶叶品质与茶园生态环境是存在显著相关性,并且与部分指标有极显著相关性。茶叶品质进行聚类分析表明,塑料大棚茶园和林篱茶园所生产的茶叶品质最高,其次是茶园松茶间作模式,纯茶园模式茶叶品质最差。5.通过实验分析,结合陕西省茶叶现状,探讨了适合陕南发展的茶园栽培的模式,为我省茶园发展规划及茶园栽培管理技术的提高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