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测针刺健康青年男性左侧大包穴不同时间点时,双侧大脑中动脉(MCA)各参数的改变情况,探讨大脑中动脉的血流动力学在针刺左侧大包穴时发生的变化,为临床治疗其相应供血区的脑缺血或脑出血性疾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男性青年志愿者8名,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显像其大脑中动脉(M CA)血流量均正常,且既往否认心脑血管、周围血管及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疾病。检查前三天均停止吸烟及饮酒,未服用任何药物,保持充足睡眠,征得其同意并签署同意书后进行实验。实验时室温保持在(23.00±4.78)℃,湿度为(55.30±4.06)%,实验志愿者在安静状态下15分钟后进行针刺。所有操作由专人负责,施针者为针灸医师一人,操作TCD者为专业技师,尽量在操作过程中减少误差。被检测者取仰卧位,头转向一侧,充分暴露其颞部,将TCD探头分别置于受试者的双侧颞窗探及双侧MCA,微调探头以获得清晰稳定的M CA图像,针刺受试者的左侧大包穴,在针刺前10min、进针得气时、行针时、出针时及出针后10min,分别检测和记录MCA的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Vs)、舒张末期血流速度(Vd)、平均血流速度(Vm)、搏动指数(PI)及阻抗指数(RI)的数值。将以上数据录入统计学软件SPSS17.0建立数据库,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针刺左侧大包穴在出针时左侧MCA血液动力学参数的RI、PI(分别为0.52±0.04、0.79±0.143)及出针后10min的PI(0.79±0.11)均较进针前10min(分别为0.56±0.04、0.92±0.14)相比有所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时间点左侧MCA的各值较针刺前10min无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2.针刺左侧大包穴,在各个时间点的右侧MCA各值与进针前10min的MCA各个值比较没有变化,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在针刺左侧大包穴时,可以降低出针时同侧大脑中动脉的PI、RI及出针后10min的PI,具有累积的针刺效应。提示同侧大脑中动脉血流PI、RI降低的患者在必须选用大包穴作为治疗穴位时,应尽量避免使用该穴位。2.在针刺左侧大包穴时,对于对侧MCA的Vs、Vd、Vm、PI及RI并无影响。3.针刺左侧大包穴对同侧MCA的Vs、Vd及Vm无影响的累积效应与针刺留针时间可能有关,提示针刺时适量减少留针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