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以新西兰大白兔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去势+低钙饮食法建立大动物的骨质疏松模型;通过观察骨质疏松拔牙创的愈合过程,探讨骨质疏松对拔牙创愈合的影响,为临床预防牙槽骨吸收,促进拔牙创的愈合提供理论基础。 方法:选用5月龄体重2-3kg的雌性健康新西兰大白兔38只,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19只,I组为实验组 (去势组);II组为对照组(假手术组)。称量动物体重并记录,实验动物在全麻下行双侧卵巢切除术,对照组切除卵巢周围部分脂肪组织,保留卵巢。去卵巢术后实验组(去势组)为0.15%的低钙饮食。去势手术后2个月,两组动物分别记录体重,实验组(去势组)和对照组(假手术组)各处死一只动物,分离下颌骨进行组织形态学观察。通过组织形态学的观察,可以确定实验组(去势组)动物已经出现骨质疏松。所有实验动物在去势术后3个月在全麻下拔除下颌第一磨牙,拔牙后两组动物饲料全部改为正常饲料。拔牙后2周、4周、8周分别处死动物,每次各组6只,分离下颌骨,剔净软组织。沿拔牙创两侧各5毫米锯断下颌骨取材,即第一磨牙相对位置处的颌骨段,标本分左右侧即刻分别用10%福尔玛林的PBS缓冲液固定24小时,8%甲酸脱钙7-10天,乙醇逐级脱水、二甲苯透明、浸蜡、包埋,<WP=4>取拔牙创正中冠状面做成5微米厚骨脱钙切片,HE染色。进行组织形态学观察,和在微机真彩色病理图像分析系统中进行骨组织形态计量学检测,计量100倍光镜下参数包括:骨小梁面积比(Tb.Ar%)、骨小梁周长(Tb.C)、骨小梁最长径(Tb.D-Max)、骨小梁最短径(Tb.D-Min)、骨小梁的平均宽度(Tb.Wi)、骨小梁数目:(TbN.个/每个视野) 、200倍下每个视野成骨细胞个数:(OB.N/每个视野)、破骨细胞个数:(OC.N/每个视野)。检测所获得的数据及两组动物在去势前和去势后3个月两个时间点的体重增长值在SPSS 10.0软件下进行统计学处理。 结果:1.光镜下观察: 拔牙术后2周,对照组(假手术组)相比,实验组(去势组)拔牙创出血未吸收,纤维组织增生明显,纤维成分多,有少量纤维化成骨,新生骨小梁骨量少、纤细;骨细胞、成骨细胞密集,炎性浸润明显。对照组纤维成分少,新生骨小梁较多。 拔牙术后4周,与对照组(假手术组)相比,实验组(去势组)骨小梁稀疏、排列不规则,周围有吸收陷窝;成骨细胞在原有的破骨基础上成骨活跃,多层排列,不规则;间充质成骨趋向明显,未成为成熟的结缔组织,毛细血管丰富。 拔牙术后8周:与对照组(假手术组)相比,实验组(去势组)骨小梁周围有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可看到明显的破骨活动;骨小梁疏松,大小不规则。2、骨组织形态计量学参数计量:骨小梁面积比值、骨小梁周长、骨小梁平均宽度、在拔牙术后2、4、8周各时间段内实验组(去势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WP=5>(假手术组)(p<0.01);实验组(去势组)和对照组(假手术组)各组内拔牙术后2、4、8周数值有显著差异,随时间的增长骨小梁的面积、骨小梁周长、骨小梁平均宽度、骨小梁最长径、骨小梁最短径(增长P<0.01)。骨小梁最长径、骨小梁最短径在拔牙术后2、4、8周各时间段内实验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假手术组)(p<0.05)。成骨细胞个数、破骨细胞个数在拔牙术后2、4、8周各时间段内实验组(去势组)均高于对照组(假手术组)(P<或=0.01);实验组(去势组)和对照组(假手术组)各组内成骨细胞个数、破骨细胞个数拔牙术后2、4、8周数值有显著差异(P<0.01);成骨细胞个数在两组内分别是2周时最高,4周时降低,8周时最低;破骨细胞个数4周时最高,2周时最低。骨小梁数目在拔牙术后2、4、8周各时间段内两组数值实验组(去势组)大于对照组(假手术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去势组)和对照组(假手术组)各组内拔牙术后2、4、8周数值差异显著,4周时最高,2周时最低(P<0.01)。结论:1.去势+低钙饮食共同使用是一种比较理想的骨质疏松造模法。2.国内我们首先建立了新西兰大白兔的骨质疏松对剩余颌骨影响的研究模型,为以后颌骨骨质疏松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3.去卵巢造成的骨质疏松延缓了拔牙创的愈合,造成骨结构的改变,使骨支持力度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