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种羧化酶缺陷症(multiplecarboxylasedeficiency,MCD)是一种先天遗传代谢性疾病,属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单基因疾病。根据缺陷酶的不同,MCD分为生物素酶缺陷(biotinidasedeficiency,BTD)和全羧化酶合成酶缺陷(holocarboxylasesynthetasedeficiency,HLCSD)两类。MCD临床表现多样,常常表现为精神运动发育迟缓、代谢性酸中毒、皮疹、脱发和癫痫等,如果不及时治疗常常导致不可逆的神经系统、视力和听力的损害,因此早期诊断和治疗十分重要。基因突变的研究对实现产前诊断和基因诊断,预测患儿的临床表型和治疗疗效评估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报道的生物素酶基因(biotinidase,BT)突变超过80余种,在美国报道的突变中有五个常见突变。报道的全羧化酶合成酶基因(holocarboxylasesynthetase,HLCS)突变有20多种。中国仅见香港和台湾地区关于HLCS基因的研究。
目的: 对3例MCD患者进行基因突变分析,与香港和台湾地区资料结合探讨中国人MCD基因突变特点,为MCD的产前诊断和家系分析提供方法和实验依据。
方法: 1、应用末梢血滴滤纸片对3例广东地区MCD患者进行生物素酶活性测定。
2、提取3例MCD患者外周血基因组DNA,应用PCR-DNA直接测序各个外显子的方法,分析患者生物素酶基因(BT)和全羧化酶合成酶基因(HLCS)。
3、对已知突变用PCR-直接测序的方法对患者父母进行遗传相关性分析;以限制性内切酶反应确认突变的特异性,分析每个突变位点在正常对照组中(n=50)有无分布。
结果: 1、3名患者生物素酶活性正常。
2、生物素酶BT基因各个外显子及侧翼区未发现突变。
3、通过对HLCS基因的9个编码外显子进行PCR-直接测序,检测到患者1HLCS基因第11号外显子上第1522位碱基由C变为T(1522C>T),引起第508位密码子由CGG转变为TGG,使原来编码的精氨酸被色氨酸取代(R508W)。患者1的父母是R508W突变的杂合子。
患者2是Y456C与R508W复合杂合突变。第11号外显子上第1522位碱基为碱基T和C的重叠峰,即该位点为R508W突变杂合子。第9号外显子上第1367位碱基由A转变为G(1367A>G),引起第456位密码子发生TAT>TGT改变,使酪氨酸被半胱氨酸取代(Y456C)。患者2的父亲是Y456C突变的杂合子,母亲是R508W突变的杂合子。
患者3是R508W与D634N复合杂合突变。第11号外显子上第1522位碱基为碱基T和C的重叠峰,即该位点为R508W突变杂合子。第13号外显子上第1900位碱基由G转变为A(1900G>A),引起第634位密码子发生GAT>AAT改变,使天冬氨酸被天冬酰胺取代(D634N)。患者3的父亲是R508W突变的杂合子,母亲是D634N突变的杂合子。
4、根据突变导致的酶切位点的改变,对患者、各自的父母及50例正常人进行限制性内切酶反应,R508W、Y456C和D634N分别在50例正常人(100个等位基因位点)中均未发现这3个突变。
结论: 1.3例广东地区MCD患者BT酶活性均正常,皆为HLCS基因发生了突变,结合北京、香港和台湾地区报道,可能在中国南方地区MCD患者多为HLCS基因缺陷。
2.HLCS基因的R508W突变可能是我国HLCSD患者的突变热点,各个国家HLCS基因突变有其各自的特点。
3.本研究发现的3种突变国外已报道为致病突变,但是与临床表型之间的相关性有待于进一步探讨。R508W突变与迟发表型相关,生物素治疗及预后较好。
4.本实验采用的PCR-直接测序技术和PCR-RFLP技术对MCD基因突变检测是一种有效的方法。